《明暗之間:魯迅傳》04: 讀書—考入南京學堂

歷史的必然,加上家庭的偶然,將魯迅一家推向衰敗。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阻礙魯迅的學業。

六歲這年,魯迅開始在家中讀私塾,啓蒙老師名叫周兆藍,是同族的一位叔祖,秀才出身。

他沒有選一般作爲啓蒙讀物的《千字文》和《百家姓》,而是選擇一本四字押韻的歷史入門讀物《鑑略》爲魯迅開蒙。

這是祖父周福清的意思,他認爲對歷史的大致瞭解有其用武之地。對於孫子們的教育,祖父周福清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見解,他鼓勵孩子們閱讀當時被視爲非正統文學的《西遊記》。

他安排通俗易懂,能激發興趣的讀物,培養孩子讀書習慣。

1892 年,年滿十一歲的魯迅依照父親的指示,進入著名的三味書屋就讀,這是當時紹興城內最嚴格的私塾。

魯迅在這裏完成了四書五經的學習,還學習了科舉應試的特殊文體——八股文。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參加科舉考試是魯迅讀書學習的唯一出路,這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真正吸引魯迅興趣埋頭苦讀的,卻是《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演義》《聊齋志異》這類小說。

魯迅一邊讀,一邊還爲這些小說臨摹插圖。他拒絕參加科考,也拒絕成爲地方官的幕僚,或者下海經商,他決心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學洋務。

在當時社會的觀念裏,只有走投無路的人,纔會走上學洋務這種把靈魂出賣給洋人的路。魯迅的母親還曾爲兒子的這個決定而嚎啕大哭過。

然而在兩次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和文化已經不可阻擋的衝擊着這個古老的文明,就連清政府也開始推行“洋務運動”,開辦軍械所、造船廠等。

決心學洋務的魯迅來到南京,進入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清政府開辦的海軍學校,教授學生操控軍艦船隻。

但學堂內校風陳腐,同鄉結黨情況嚴重,氛圍陰暗沉重,魯迅在此生活了半年左右,便退學而去。

1898年10月,魯迅考入同樣位於南京的礦路鐵路學堂,這個學堂是爲了開採南京郊外的青龍山煤礦而開設。

在這裏,魯迅學習了礦物學、地質學、化學等多門學科,並且還學習了德語。掌握德語,也爲魯迅日後從事文學工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學業上的提升,學院裏嶄新的風氣也對魯迅影響頗深。他開始閱讀“變法派”主辦的雜誌《時務報》,主編是大名鼎鼎的梁啓超。

通過這本雜誌,魯迅接觸到了西方的先進思想,他深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主義影響,他以強國、維護民族爲奮鬥的目標,刻苦學習。

就這樣,魯迅在南京礦路學堂一學就是三年。1902年1月,他以第三名的成績畢業。3月24日,21歲的魯迅乘坐日本“大貞丸”號輪船從南京出發,去往日本。迎接他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