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必备的急救指南

本书的作者贾大成在60年代时,曾自学中医针灸,并经常为邻居、朋友、家人进行针灸治疗,疗效和口碑都非常好,后来他也如愿考上了大学,1983年,正式进入北京急救中心工作,2009年退休。

至今距离退休也十年有余了,但退休后的作者依旧在为急救知识的科普宣传忙碌着。

他被称为“中国急救科普第一人”,他曾受邀于《健康时报》而对医疗剧中的不当及错误的操作进行了纠正,他会随身携带自动体外除颤仪。

如今,他将自己在急救一线所积累的能够救命的知识都梳理成了这本《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急救指南》,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识。

在遇到意外时,我们除了拨打急救电话之外,还可以把握住急救的黄金时间,在急救中心的医生来之前,提前采取一些正确的急救措施,以延长患者宝贵的生命、或是为急救争取一些时间。

我国平均每天猝死的人就有1500人,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用作者的话说“治病救人,做错了不如不做。唯有心肺复苏,做错了也比不做强,不做肯定死,做就有可能活。”而心肺复苏(即胸外心脏按压)就是使猝死患者恢复心跳最关键的急救方法。

90%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而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生猝死的10分钟内。这就意味着这类患者在送往医院之前必须得到相对专业的急救。

当然,并不是只有猝死才算是紧急状况,很多意外都会让人们束手无策,只不过猝死是所有意外中最凶险的状况。

在医院以外的场合,普通人也可以按照书中的详细指导对患者进行救治,书中对大量的急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罗列了相关的急救操作及其原理。

比如发生怎样的紧急状况,作为施救者,我们需要让患者及自己保持怎样的体位,以及当下我们需要立即做些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绝对绝对不能做什么,与此同时,还需要令他人配合我们做些什么等等。

具体情况包括:猝死、心梗、昏迷、晕血、骨折、烫伤、烧伤、溺水、中毒、触电、癫痫、醉酒等。

由于本书作者贾大成医生以及和他一样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对急救知识的科普工作,才使得公共场所也开始陆续安装了急救设备,当然这其中一定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和可能性,但急救科普事业地推动却不可忽视。

2019年,北京地铁2号线上一名男乘客心脏病发作,经抢救无效身亡。

作者在书中提到这样一组来自2020年8月份的数据,“平均每10万人中,美国拥有AED700台、日本276台、而中国每10万人中,深圳17.5台、海口13台、上海浦东新区11台、杭州5台。”

2020年11月底,北京地铁1号线进行了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的铺设,这种设备就是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只要按照该设备的语音提示和图示进行操作,就不会出问题。

除了对于目前医疗现状与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医疗知识科普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医学常识及急救措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对于如何处理意外状况知之甚少,而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患者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严重的甚至引起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

例如,书中提到在某救火视频中,一个消防员对根本没有必要做心肺复苏的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作者严正地指出视频中的误操作之处在于,一是没必要做心肺复苏、因为被救的男子有呼吸、有心跳;二是施救者按压的位置不对。

有些抢救措施做得不够正确,体位不对、程度不对等都有可能令患者更加痛苦,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救人不是光有心、有力就行,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储备。

再比如许多人都有吃隔夜菜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导致食物中毒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急症。作者提到“当食物温度降到60°C以下,就开始有细菌生长;30°C~40°C之间的温度,是细菌最喜欢的温度。细菌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肠胃炎、食物中毒。”

就拿吃隔夜菜的习惯来说,我身边的朋友、家人大概无一幸免,也许轻度的食物中毒并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许多人的做法都还只是停留在自己一边瞎猜一边凭感觉处理的做法上,比如喝热水、或是去药店咨询后购买一些不知道会不会起作用的药回家服用。

实际上,擅自服用任何药物,或是引导他人服用一些我们并不了解的药物,都是自己和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尽管我内心非常希望这些分享,大家永远都用不上,但我们都清楚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以往我只是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而已,但这次提到的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它是每个家庭都必备的急救指南。

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我不想像以往一样,把书中的内容梳理得特别细致,很多朋友因为自己不愿花时间看书,所以就会选择在刷手机的时候顺便收藏一些书评或是读书笔记,但在这之后,他们也未必会真的关注这些内容,不论这些内容有多关键、多重要,都无法免于被忽视的命运。

而这本急救科普之书,只是“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再次重申,我希望它能够走进每一个家庭,让更多的人真正地看进去,了解到正确的急救知识、医学常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等等。

没有人能免于一死,区别就在于其导致死亡的原因是慢性病、急症、并发症或是意外罢了,而在意外状况中,又有许多常见状况,而在日常生活中,当意外来临时,人们的做法往往都是一边大呼小叫、束手无策、一边焦急地等待专业人士出现,或直接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然而许多急症发作时,都有最佳急救时间,如果这个时间非常短,那么不论是等待救护车出现或是送往医院急救,都会存在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风险。我相信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所以,能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学习到专业的急救知识的科普书籍,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深入学习和了解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