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其實就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長期積累所致

前段時間看了臨牀營養科的夏萌醫生寫的《你是你出來的》這本書之後,我就已經全面調整了飲食結構。書中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使我們清楚地瞭解了營養學與健康管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

可以把這本書當作營養學入門級通識課來學習,看完後,你會了解作爲亞健康狀態的大多數人中的一員,怎麼喫,才能保證每天攝入全營養素,才能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而最近這兩天我在看的《你是你吃出來的2》內容則是專門針對慢性病管理所需的營養學知識科普。

具體內容包括臨牀營養科的診療流程、常見的慢性病形成原理及如何運用營養學知識對其進行調理。書中談到的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病等。

今天我們簡單聊一聊書中提及的,人們對於高血壓的誤區及真相。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中國,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

現在人們對於健康方面的關注度明顯比前些年提升了不少,所以這個數據看上去還是有些驚人的。不過依然有不少人是目前還沒有做過任何檢測,但是通過他們的飲食習慣,我們也可以判斷他們會患上高血壓。

但是如此普遍的疾病,卻少有人真正瞭解生病後究竟該如何調整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

其實許多人都認爲高血壓是要終身服藥的,作者表示之前她也是這樣認爲的,但是當她瞭解了高血壓背後的成因及對應的生活方式之後,她慢慢轉變了這種觀念。

在診療思路上也調整爲藥物治療及引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隨着患者的症狀逐漸得到好轉,再向患者滲透她選擇這種治療方式的原理是什麼。

影響血壓值的幾個因素包括血容量、血管壁彈性、血管周圍阻力變大及因情緒問題導致的血壓突然升高。


血容量值過大主要是因爲鹽攝入過多造成的,對應的症狀則是眼部和腿部腫脹。這時應該減少鹽(也就是鈉)的攝入量。常人每天鹽攝入量需控制在6克以內。但日常飲食中許多食物配料表中都是含有鈉的,所以如果不對鈉進行控制,而只關注鹽這一種食物,恐怕是沒用的。

血管壁彈性是否出現問題,主要要看脈壓。我見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有測量血壓的習慣,但是卻不怎麼關注脈壓。高壓減去低壓所得出的數值就是脈壓。正常範圍應該是30~40,如果這個數值過高,那麼就說明你需要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含有維生素C、鈣、鎂、鉀的天然食物。

血管周圍阻力變大,則會出現低壓偏高的症狀,這也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之一。此時你最需要做得就是讓情緒變得平穩一點。關於心理問題的調節,我之前有通過對《好心情手冊》這本書的解讀梳理了一些獲得穩定情緒的方法,大家可以再鞏固一下。此外,還要把戒菸、運動等計劃提上日程。

所以如果不希望自己未來也成爲高血壓患者,那麼我們就需要按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與該病症對應的生活方式來進行有效調節。

① 減少鹽的攝入量,比如醃製品、加工類食品甚至麪條當中都是有鈉成分參與的。所以通常作者都會建議患者戒掉麪條和鹹菜。當然,如果大家能花點心思在食物的配料表上,那就更好了。日常炒菜用的食用鹽最好也選擇低鈉的。

② 對優質蛋白質的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通常優質蛋白質的來源爲雞蛋、牛奶、堅果、肉類(在《戒糖》一書中建議我們肉類要多食用家禽類)等。

③ 多喫含維生素C、高鉀、高鈣、高鎂的食物、顏色豐富的蔬菜,及高膳食纖維的食物。

④ 戒菸、運動、早睡早起、減少或儘量避免熬夜、保持放鬆等。

作者在書中明確提出,單純依靠降壓藥去控制症狀,只是治標不治本。慢性病的來源就是由於人們長期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所以要從根源上,也就是生活方式上着手來進行全面調整。當然,也包括降壓藥的使用。

因此,不論身體出現不適,我們最應該關注的還是如何調整生活方式,而不是隻關注檢查報告上的數字。

不是說這些數字不重要,只是相比之下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是心理狀態都會對數值產生影響,那麼偶爾測出來的數值也只能作爲短暫時期內的用藥依據。

但是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習慣長期積累,是一定會出問題的,這不是偶然現象。

也正因爲如此,我纔買了作者的《你是你吃出來的》系列的兩本書。

相比之下,最近看的這本《你是你吃出來的2》中提到的慢性病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也就是有慢病人羣的設定。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希望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來避開、以及延遲一些慢性病。

其實健康管理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目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偏營養學方面的健康管理類的第三本書籍。除此之外還有痛風、糖尿病及腎病相關的知識等等。

這類書單是我今年逐漸添加的類別,以往我比較看重時間及精力管理、心理學及教育等相關知識的學習。隨着我對營養學的興趣逐漸加深,也越發意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近期也分享了不少與之相關的常識,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健康管理方面的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