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追忆我们远去的童年

——读《村小识字课》有感

素来寡闻,看到课程群里发布出来的作业有一项是写《村小识字课》读后感,第一反应这应该是小学低段的某篇课文。

但几秒钟后,我又开始纳闷,语文书里有这篇课文吗?我刚教完一二年级,没见过啊。难道是统编教材又有了新的改动?记得暑假里看过一则推文是专门语文书里的新变化的,但好像也没有提到这篇。

索性百度吧。输入“村小识字课”五个字,疑惑瞬间解除,这果然不是一篇书本里的课文,而是一首让人觉得不太像诗的儿童诗。

“蛋,蛋,鸡蛋的蛋,调皮蛋的蛋,乖蛋蛋的蛋,红脸蛋的蛋,马铁蛋的蛋。

花,花,花骨朵的花,桃花的花,杏花的花,花蝴蝶的花,花衫衫的花,王梅花的花,曹爱花的花。

黑,黑,黑白的黑,黑板的黑,黑毛笔的黑。黑手手的黑,黑窑洞的黑,黑眼睛的黑。

外,外,外面的外,窗外的外,山外的外,外国的外,谁还在门外喊报告的外,外,外,外就是那个外。

飞,飞,飞上天的飞,飞机的飞,宇宙飞船的飞,想飞的飞,擡翅膀飞的飞,笨鸟先飞的飞,飞呀飞的飞……”

显然,我已经被戳中笑点。光是看一遍还觉得不够,我又赶紧招呼一旁的儿子,“快来快来,老妈读一首诗给你听。”我强忍住笑,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起来,主要是自己给自己找节奏。因为这首共五个小节的诗全程既不押韵,每行也没个固定的字数。读罢,儿子一句“这也叫诗?”,也不追问,继续玩他的去了。而我,默读之中却再也笑不出,也不想笑了。

我仿佛突然一下子穿越时光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并看到了自己在家乡的村小读一年级时的情景。一排白墙黑瓦房,总共不超过十间,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间,其余的每间又被分成两小间,要么是老师的办公室,要么是学校的小卖部。这便是我们的学校了。

语文课上,老师每次教我们读生字,就是这样的“小,小,大小的小,小河的小,小心的小。电,电,电灯的电。电风扇的电,电视机的电……”一边读,一边双眼紧紧盯着老师手中的教鞭,指哪读哪。

哪像如今的语文课,班班通一打开,幻灯片一播放,一个生字从读音到书写再到组词最后到造句,全都由电脑AI语音一条龙播报。学生们除了需要端正坐着竖起耳朵听,其他啥也不用干。所以,儿子怎么能理解我对这首诗的独特感受呢。于我而言,那是直抵童年记忆之河的浪花一朵,是每一个农村孩子由此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把,是仅仅独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一段啊。现在的城里孩子,当然难以直观地感受与理解。

既然能引发我的共鸣,我想也一定能引发许多与我同龄读者的共鸣。果然,随着这首诗一同跳出的搜索结果里就有不少人写的读后感。

从诗歌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感,即一群孩子满脸喜悦,摇头晃脑跟着老师卖力朗读甚至喊读、唱读的情景。有人在分析每一个文字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比如“蛋,蛋,铁蛋蛋的蛋。”中把“铁蛋蛋”认为是儿童的小名,从而表达这是文本所传递出的地方文化气息。又比如“飞,飞机的飞。”是在隐喻闭塞农村的儿童对外面世界与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等等。也有人从儿童视角与心理出发,在细细品析其蕴藏的童真童趣童心所在,还有人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小学识字课的真实体会。到最后,大家都会回到“童年”这个话题上来。一边感慨这首诗的语言质朴,一边或多或少地发出些许的感怀,如我这般,不知不觉中就穿越了。

不管在这首诗里,作者是有意挑选了“蛋花黑外飞”五个字来进行的衍生,还是随意而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触动我们心弦的美妙音符,都能让我们的思绪之门大开,深陷回忆,浮想联翩。甚至无比怀念。

一首《村小识字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文字,明快得不能再明快的童谣,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不仅有教学策略上的思考,更有人生意义上的遐想。明明现在的教育条件更好,高楼大厦早已取代了白墙黑瓦,电灯电扇早已该装的装,该挂的挂,许多不曾想,也想不到的新设备新功能更是让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们那时候的校园生活,简单又幸福的童年,如今却是再也寻觅不到了。

或许,越简单的,反而越深刻,也越久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