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的长假,修『佛』吗

『人生不如意时,是上帝给的长假,要好好享受这个假期。』

——热搜《说要躺平的我,却在寺庙支楞了起来》的文后留言。

正文讲大都市高压下,现在的年青人希望从现实中避苦,借寺庙义工的方式,尝试调整状态,做回自己。文末的文字,与你分享——

“弘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要有分别心在寺庙里,几乎人人都克制着自己的言行,这是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在寺庙里,荣晰感受到的是一种不需要竞争的放松。去食堂吃饭不需要比谁吃得快,早课晚课也没有人会在意谁念得更好,那是一种和他过去成长过程截然不同的环境。

他过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争」,小时候争考试的名次,争谁能当上班干部,长大了争篮球比赛的成绩,争男人的面子,争着领先同龄人,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

还有一些说出来有点离谱的小事,在出差的飞机上,只要旁边座位上是一个男性,他发现两个人就一定会在中间的扶手上用手肘顶来顶去,谁都不想认输。

直到他在佛法里学到“忍辱”,才意识一个被“争”束缚的人,到底有多可笑。

离开寺庙的时候,荣晰算了一下,自己在寺庙里住了8天,期间上了两天课,课程报名花了450元,全程包吃包住。寺里的师兄送了他许多佛经、收音机、杯子、茶叶……他提着满满当当的行李回到昆明。见惯了压榨员工的老板和机构,他被寺庙布施的爱所打动了。

过去,荣晰做任何决定都喜欢做思维导图,计算利弊,择业的时候,他和社会里大多数人一样,看重收入,工作时长,最重要的是别人的评价,他曾经的理想时薪是500-1000元,一个月得有60个客户,收入会很可观。

在寺庙里,所有的活动都是以直觉和感受为基础的,人不用思考什么,感受当下就行。从寺庙里出来,他开始有一个念头,未来找一份自己直觉上喜欢的工作就行。当所有的事情都被极简化,只剩下衣食住行,他才发现,人是可以压缩欲望,以极少的成本生存的。”

【水沐角度】——

关于“直觉和感受为基础”的体验,是谓正途。其实这也是心理学的功能之一,尤以非行为主义的实操派为主:比如精神分析,比如家排,还有正念疗法,以“今日之心”觉察当下,领悟。

一个被“争”束缚的人,又将如何放下一直以来、”利好“自己的习惯模式,何以为归呢?

以极少成本生存可以,只靠“压缩”人的欲望吗?!大概率会失望:是不了解被委屈过的、“本我”的反弹力吧?!北大弑母案了解一下。

所以,就此回顾我们各自人生的“不如意”,都是怎样地、被『上帝』遣了假,不为逍遥,只为鉴证,再或者是为了重振出发呢?

太多的场所,都是道场,只看有没有一颗『精进自我』的心。以及,再下一步,看见“精进”的心,也是“我执”,需要修去。

珍惜假期。加缪说“意志也是一种孤独”。孤独的时候,尚有我和我灵魂,一样可以『以物换形,对影三人』。

我是水沐。日日启发。我们明天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