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幸福目標——《幸福的方法》筆記(4) 金錢+聲望 ≠ 快樂幸福 設定“自我和諧”的目標: 養成“變得更幸福的”習慣:

哈佛幸福課(積極心理學)書摘&筆記

作者:泰勒·本-沙哈爾


四、幸福是人生的終極財富 &

五、設定幸福目標

反思問題:

1.對你的生活而言,什麼比財富更重要?

2.什麼樣的目標曾經在自己的生命中帶來幸福?你認爲什麼樣的目標可以在未來帶來幸福?

3.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多還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多?

  整體來說,自己會不會對新的一天/一週滿懷期望?

4.刨除社會常規的“成功標準”與親友的期待,什麼是你最想做的事情?

金錢+聲望 ≠ 快樂幸福

金錢和聲望在幸福面前並沒有固定的價值,但我們常常下意識地相信“名利可以帶來幸福”。

我們常常忘記,聲望和金錢都只是實現幸福的手段,它們可以換取生活的保障和更多的生活體驗,但它們並不是追逐的終極目標。並且我們常常會犧牲生活的快樂和夢想(目標)來賺錢(手段)。


心理學研究揭示:除了極端貧困的地區,其他地區內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甚至反相關。

高收入的羣體並不會對生活更滿足,相反他們更容易緊張,想向上一個臺階而不能、又害怕向下滑落。爲了維持現有的收入水平,反而需要更加捲、更沒有機會享受生活。


在科學和技術不斷邁進的同時,我們的情感和情緒卻在不斷倒退,焦慮和抑鬱變得越來越普遍並年輕化。

越來越多的人把“賺大錢”作爲首要生活目標,無視生命對“意義”的需求。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身存在的虛無感,加劇了焦慮和抑鬱情緒。

設定“自我和諧”的目標:

自我和諧的目標的前提:自己在自由的情況下選擇“想做”的事。但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得不做”的事,我們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增加幸福感的方式,就是增加“想做的事”,減少“不得不”。這需要我們仔細的分辨做事的動機,是否有僞裝成自己想要、其實只是滿足親友期待的“不得不”。

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資源,而且一旦失去不可再續。生命如此短暫,連做我們想做的事情都來不及,怎麼能只用來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對於社會、親朋好友的期待,我們也許需要‘任性’地拒絕一部分,騰出時間做讓我們發自內心感到愉快和有意義的事情。

養成“變得更幸福的”習慣:

1、根據前文的每週時間記錄,規劃自認爲“理想的一週時間分配”。適當的拒絕“不得不做”的事,騰出時間爲自己努力。

2、制定針對自己興趣、愛好出發的長期目標,並拆分成短期目標消化。

爲自己制定行程表,每日打卡檢視達成狀況(但不必爲沒打上產生愧疚情緒。)

3、和同樣有目標、有計劃的朋友們結成小組,互相監督打卡情況並提出改進建議。別人的行動和收穫對自己是良好的激勵,同時快樂的情緒可以互相感染、讓彼此更有力的執行自己的行動計劃。


ID:GhostStandsAlon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