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師帶班 | 教室後面裝片鏡 康老師帶班 | 教室後面裝片鏡

康老師帶班 | 教室後面裝片鏡

近日,連續在巡查課堂的時候,發現不少學生偷偷地拿着小鏡子在“對鏡貼花黃”。

我多次給學生講過:

教室是學習的地方,你可以讀書、寫作,可以交流討論,可以畫畫歌唱,甚至可以發呆冥想。

只是與學習思考有關都可以,但絕不可以干與學習與關的事情。

不能把教室變成化妝室。

如果在教室裏梳妝打扮,就是把個人私密的生活放在公衆場合性展示,是對自己及別人的不尊重。

但,偶爾還有個別學生還是把鏡子、梳子帶到教室,我只是點點鏡子,提醒收起,如是再三者沒收處理。

還有學生因爲臉上有青春痘或其他症狀,要對鏡抹藥治療,我見到後,會命其儘快收起,並帶回到寢室。

但仍舊擋不住有學生抵不過“魔鏡的誘惑”,還是把鏡子帶到教室。

我知道,這是學生臉面和內心的真實需要。


隨着鏡子越收越多,我想,堵不如疏。既然這是學生內心的需要,不如索性讓學生正大光明地照鏡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關注自我的形象是對自己外在及自身的接納,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表現。


上週,我在教室轉了一圈,覺得只有一個位置最合適安裝一面鏡子:後黑板的右側。

後面的牆,鏡子不會影響學生上課,下課從鏡子前經過,照一照也屬於自然。

況且,後面黑板多用來辦辦板報,寫點標語、通知,抄抄答案,縮減一片面積,不會影響大局。

週一,早上,我把從網上購買的鏡子搬到教室,立即有兩名男生圍了過來,我們按照說明,把鏡子貼到了黑板最右側。

晨會時,我告訴學生:大家可以隨便照,照的時候,可以想一想,鏡子的自己你接受嗎?鏡子的自己你喜歡嗎?

今天我又在鏡子上貼上了一行字“自我反思鏡”,並配了幾個問題——

對鏡反思:

鏡中人是誰?

鏡中人有什麼優點?

鏡中人有什麼缺點?

鏡中人爲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鏡中人怎樣才能變得更好?

我想啓發學生,去勇敢地面對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接納自我,進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我覺得,教室裏的每一件物品,都覺得有它存在的價值,有它可有的教育價值,讓它不僅成爲班級的一件物品,更是融入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

日久天長,學生與教室裏的每一件物品的接觸交流,也會成爲一種校園記憶,一個情感載體,甚至一項生命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