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幾年前我曾經經歷過長期出差、加班、熬夜,在這個過程中一次重感冒,因爲工作實在太繁重,所以沒有及時治療,我記得當時只是找了一天請了大概幾個小時的假,回酒店休息了一會而已。不過在這之後,我的耳朵開始出現異響,後來是鼻腔異響,再後來只要多說幾句話,喉嚨就會很疼。

在陸續出現以上這些症狀的過程裏,我去過四次醫院,每次掛的都是耳鼻喉科,這幾次的診斷結果分別是中耳炎、鼓膜變形、咽鼓管功能紊亂、最後一次診斷爲神經衰弱。

期間我因爲喉嚨的問題還在一個社區診所做過一段時間霧化,當時做完霧化的效果是很明顯,但大概做完一兩個小時以後,就會持續之前的疼痛感,在不間斷地做了一個月霧化之後,我放棄了。

每天來來回回地折騰去治療、但症狀卻不見好轉,其實是讓人很難過、很不舒服的一件事。

第四次就診時的醫生告訴我說“你鼓膜沒有任何問題,你別再看耳鼻喉科了,你前面幾次都誤診了,你知道嗎?你的症狀都是神經衰弱導致的,你回去調整睡眠,調整好了以後去看神經科。”

在這之前,我每次都是非常認真地遵照醫囑去服藥、清洗鼻腔、每天使用鼻腔噴霧的。

然而漫長的就診、治療、無效後再去掛號問診、治療的過程反反覆覆,卻每一次都不見效果,甚至越來越嚴重,讓我逐漸對於自己的狀況失去了耐心,我開始運動、試圖推掉一些瑣碎且沒有意義的工作內容、調整睡眠、喝養生茶等等,但是這樣的補救措施,其實並不會真的緩解已有的這些症狀,只是不會讓其更加嚴重。

不過由於經歷了幾次誤診,我逐漸意識到,我的病症可能不是那麼常見,即便調整了睡眠之後,我也沒有再去看神經科。因爲持續看病、持續誤診、持續接受治療的過程是真的挺耗精力和耐心的,並且每一次你都不知道會不會有效果。

兩週前(距離上一次去醫院大概已經時隔兩年了),我又去看了中醫,這一次我又跟醫生詳細複述了之前看病的經歷和自己的症狀,從醫生那得知,我之前自我調整的做法還算正確,只不過誤診導致的那些持續疊加的症狀可能會有改善、也可能不會有改善。

她的原話是“只要一直把這些症狀當作你身體的一部分,不去想它,可能,只是可能會逐漸消失。”

另外,我還想說說關於誤診的問題。雖然多次被誤診、並且遵照醫囑後病情毫無好轉的感受並不好,但是我們需要了解醫生和其他職業一樣,醫院就是他們的職場,出診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構成整個社會的普通人而已,任何人也都有出錯的可能。我們需要允許此類事件發生,當然這不包括重大的醫療事故。

我最初出現耳朵內有異響的症狀其實是在2017年的夏末,前四次看病的經歷集中在2017——2019年之間,自打2019年之後,我就沒有再因爲這些症狀去看病的經歷了。接着就是最近這次經歷了。

我之所以兩年都沒有再去醫院,不是因爲我“放棄治療”了,而是我開始結合自己的狀況看書、查資料,進行自我調節。

我們需要允許醫生工作失誤。因爲人體原本就很複雜,更何況他們再專業,也不可能瞭解所有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症狀。正如每份工作都有可能會遇到全新的挑戰一樣,醫生也不例外。

但是我們作爲獨立的個體病患,難道不該做些什麼,以加強對自身健康狀況的瞭解嗎?

也就是說,我並不會因爲誤診而不再信任醫生或是醫院,而是我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的狀況不常見,不是大多數醫生靠多年積累出來的經驗就能治好的。否則也不會前三次全部誤診。

這是我在第四次看病之後,總結出來的。因爲接受誤診的治療方法和建議,其實並不會對我的治療有實質上的幫助。所以那一次之後,我不能確定第四位醫生說的對不對,但我接受了一部分建議,就是調整了自己各方面的習慣。

我們常聽人說“專業的事就得專業的人去做”,這話我只認同一半。任何事情都沒有那麼絕對。

比如,學校是提供知識、教書育人的地方,但如今人們爲什麼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呢?是因爲家庭環境是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最先接觸的、也是唯一長期生長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他會發展出意識、心智,這個環境決定了他是否能長成身心健康的孩子,而這些其實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都已經發展出來的特質。

所以相應地,學校也需要關注到學生在校園以外所接收到的信息令他們產生了怎樣的行爲與表現,而不是隻關注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是否令老師滿意。

對於就醫這件事也是如此,醫生了解專業知識,但他們未必瞭解每個患者的具體經歷,也未必對所有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病情都瞭如指掌。患者不能在自己都不瞭解自己身體的情況下指望每位醫生都能做到“藥到病除”。

所以最應該瞭解自己身體狀況的人,還是我們自己。

想明白這一點,就不會用自暴自棄、或是諱疾忌醫的態度來看待生病這件事。

就像醫生說的,自2019年開始,我一方面接受着“這些症狀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一方面我也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包括身體和心理。

所以這次去看醫生,我發現我內心和幾年前相比,平靜了不少,因爲我知道治療本身不是醫生一個人就能做到的一件事,這需要患者的主觀意願與行動上的配合。而在這一點上,我在沒有就診之前,就已經在“配合”了,所以這次看病的經歷纔會變得比之前輕鬆了不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有過多次誤診的經歷,除了要及時就醫之外,我們還需要學習一些基礎的健康養生的知識及常識,這樣我們纔會對自己的身體更加了解,因爲只有自己纔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包括你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