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師讀書 | 構建師生關係從改變思維開始 康老師讀書 | 構建師生關係從改變思維開始

康老師讀書 | 構建師生關係從改變思維開始

教育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智慧碰撞、生命啓迪過程。

這其間,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影響的重要基礎。

要談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我們先反思一個問題:爲什麼會出現師生關係不佳的情況?

我想,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師生之間不能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在戴維 · 伯姆在《論對話》中談到理想對話不能產生的原因時,說:

這是因爲人們在對話時都固守自己的根本性思維假定,同時又意識不到這種思維假定。

反觀我們教師,不也時常抱着某些“思維假定”,而不自知嗎?

很多教師一味地去要求學生,卻不反思自己,怎麼能不產生師生關係的問題呢?

我認爲,教師把握師生關係,要首先從改變教師自身的一些“思維假定”開始。

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種思維觀念——

1.師道尊嚴

師嚴而道尊。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作爲尊師重道的傳統思想,張揚積極意義,本無可厚非。

但往往很多教師過於固化這一觀念,認爲無論什麼情況下,學生都必須尊重教師。

這樣當然是片面而不客觀的。

尊重是相互的,教師自尊才能換得學生及家長、社會的尊重。

2.師尊生卑

教師作爲成人,學生作爲未成年人,兩者在年齡上有天然的差別,處於倫理要求,學生理應尊重教師,從而產生彼此相和的師生關係。

但教師如果“依老賣老”,認爲教師是成年就尊貴,學生未成年,就該卑賤,自然也是違揹人情事理的。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我們:

“人人都說小孩子,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3.師智生愚

教師作爲教育者,學生作爲受教育者,自然“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學業上“如是而已”。並不存在誰更聰明,誰更愚笨之說。

但在現實中,在以惟分數論的校園中,總會出現把學習不佳的學生當成“愚笨”之人,對成數偏低的學生抱以鄙視、冷落的眼光。

於是,出現師生關係緊張的現象 ,也就不足爲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