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粉:學會自我生長,爲智慧而探索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不確定性和變化。

超越:消滅懈怠,消滅自滿。

心態:積極心態,歸零心態,開放心態,確信心態。

相信:相信上司,相信夥伴,相信目標,相信自己。

改變:終生學習,更新知識。

我們不能受限於經驗,必須有能力接受變化,把新的價值做出來。

「有什麼真正對你成長有益的東西,有可能被消滅掉?」當你找到了,守住了,沒有被消滅,你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成爲一個優秀的人,需要持續不斷的推動自己進步:正確的認識自己、找到對的夥伴、以積極的心態和堅定的行動力將夢想和現實不斷拉進,漸漸活成期望的自己。


蘇格拉底:“一個人如果不能反思自己,認不清自己的侷限性,就不會獲得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知識和智慧的唯一區別是,知識會有一個階段的終點,但是智慧沒有,智慧必須是每一天、每一天逐步增加的。

走在成功路上的應該是擁有智慧的一羣人,而不僅僅是擁有知識。只要你每一天都在進步,能夠平靜地接受所有的東西,你就可以成爲擁有智慧的人。

現實的生活中,一個人的成長與另一個人的成長爲什麼會一步一步地拉開距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願不願意探索更多的東西。你只要願意探索,肯定是往前走一步的人。因爲探索多一點東西,就會增加多一點智慧。

「智慧」並沒有要求你去做更多,「智慧」只是希望你每天知道多一點,只希望你見到所有的事都有吸納之心,見到所有的人都有欣賞之情。即便是這樣,我也很想你捫心問問自己:「是不是做得到?」

如果沒有吸納、學習的習慣和眼光,是無法擁有智慧和成長的基礎的。如果學習的結果是看到問題,這是簡單理解知識的結果,而不是探索的結果。對於任何現象,都需要人們去探索積極和有意義的方面,從更多的角度來看待。

智慧的起源在於你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對每個人來說,經驗不是最重要的,智慧最重要。建議你放下過去的成功,因爲那是一種經驗。成功如果形成知識體系,你才能擁有更大智慧的可能性。

因此,人們能不能擁有智慧的前提是能不能真正擁有知識,以及知識能不能被運用在實際行動過程中。強調“知行合一”就是要達到智慧的高度,只知不行還是不能擁有智慧。

用充滿智慧的眼睛、充滿智慧的頭腦、充滿智慧的能力,來判斷所有的事情,來貢獻你的價值,這就是年輕人可以做的事情。要養成獲得智慧的習慣就必須在年輕階段完成:要求自己不斷地去探索多一點的東西。

居里夫人:“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既要能使我們不至於驕傲,又能使我們把希望和夢想放得很高。”

你的理想越高,努力就會越大,但理想要和現實結合,和實踐結合,價值纔會更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