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焦虑什么

      昨天晚上,学校的一个班级家委主任又通过QQ给我发来了一条消息,再次代表全班家长向我表达一个意思:孩子们上二年级才两个月,又要面临换老师的情况,家长们都很担心,好些家长见面聊起这个话题都忍不住哭了。

        说实在的,家长们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孩子还小,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班级老师因为个人原因要离职,这是当事老师和学校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也不是大家主观上造成的,只是事已至此,家长们一再地向学校表达对孩子学习的担忧,我以为这样的态度实不可取。

        家长们之所以有如此表现,无非是以为经历了换老师事件,孩子们与新老师又要熟悉、磨合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势必会让孩子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班级;另一方面,自己对新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了解,万一比不上原来的老师,孩子不就被耽误了吗?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其实,焦虑情绪的产生,往往缘于我们不能掌控的紧张感。孩子跟原来的老师已经磨合了两个月,已经习惯了原来老师讲课的方式、管理的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的习惯,换了新的老师,她的做法家长不了解,孩子们要重新适应,于是大家感觉无法把握,产生了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原来老师的性格、责任心以及跟家长们的互动模式大家都熟悉了,现在换了新老师,这个老师的性格怎样,是不是负责任,好不好沟通,有没有耐心,家长们心里没底,于是产生了紧张感。

        但是我觉得,家长们实在有些过于焦虑了。

        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第43页中谈到:“我在听了无数课之后,是这么形容小学教师的:小学教师在知识教学方面,也许是很难把学生教坏的。为什么会教不坏?因为小学教育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也就是,孩子今后会不断地再学习,不断地有纠错的机会,能够不断产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确实,孩子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不断地被巩固、被运用,即使老师现在教得不那么准确,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以不断地自我纠错,自我修正,只要孩子能够具备敢于质疑的精神、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坚持学习的品质,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的修正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倒是孩子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孩子对周遭世界的认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的。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第38页中谈到:“小学教育的核心并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面临换老师的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家长引导得当,或许还可以变成一件好事。

        首先,原来熟悉的老师离职,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是会面临分别的,可能是我们的小伙伴,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亲人,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他们跟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念他们的时候打打电话或者和他们见见面,他们就会像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而且这个小伙伴或老师离开了,我们还可以找到新的小伙伴,遇上新的好老师,我们一定要珍惜能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跟他们好好相处。这样,一次分别的事件,就可以变成帮助孩子学会珍惜彼此间缘分、学会理性面对别离的良好契机。

        其次,新的老师接替原来老师的工作,必定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其实孩子们天性中都是渴望变化的,新老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管理模式,工作中不同的做法,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和挑战性,他们很快就能适应新老师的做法,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也会很快喜欢上新的老师。接触了不同风格的老师,孩子们的学习体验也许会更丰富。

        最后,孩子们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以新老师、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而且生活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如果一个孩子只能接受他所熟悉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不愿意接受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会担心孩子的思维或学习方式固化?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面对变化的时候,能够很快做出调整,积极适应变化,这样的孩子才能在今后的各种变化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在焦虑什么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