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項目管理周貼士(十一月中)

1. 今天有前同事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過程改進中深陷是一根筋到底還是差不多得了的矛盾中,兩種均有嘗試,貌似都不好,都懷疑是不是方向有問題”,我是這麼建議的,“方向對,不能一步到位,就循序漸進,先少部分團隊標杆起來”。確實,非此即彼,標杆效應,快速試錯,滾動式,像雪球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項目的衝突管理也是如此,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案是終極方案,其他方式在既定條件下也是有效的,因場景、因組織、因人而異:強迫/命令、撤退/迴避、緩和/包容、妥協/調解。最好的方法不行,就換一種方式,靈活處理。

2. 跟領導申請,有餘力我會看看代碼,申請到了一臺工作太,裝的“優綁兔”,好久沒體驗Unix操作系統了,畢竟做項目集管理很久了,整天花時間在經典“至尊圖”裏,整體、進度、範圍、質量、人力資源、溝通、風險、干係人,對於技術只是瞭解而已,不曉得在人工智能領域,我能否有些突破,至少從理念上和了解前沿領域上,加上實踐瞭解些流程,跟周圍大神多些討論內容,缺少代碼能力也沒關係,至少懂,還是可以折騰折騰的,得對得起這個讀了七年的CS專業,何況導師是研究操作系統的!晚上安裝開發環境,docker,scp,su,敲起來命令也不含糊,底子還是在的。

3. 看到朋友圈有前同事這麼寫,“知識沉澱真心是團隊必須嚴謹對待的核心問題。如果團隊還不穩定,比如兩年內,人換了一批,情況就更加嚴重,嚴重到項目執行效率變低很多。無論哪種職能團隊,都是一樣的。”其實做好團隊知識管理非常重要,對知識的有效管理,需要花費時間,同時需要注重細節,數據-信息-知識-智慧是遞進關係,有了數據,有了信息還不行,得轉化爲知識,進而轉化爲智慧指導活出更好的人生纔好。

4. 大佬總結,嘗試四句話模式可以開出高效會議:我發現、我感覺、我建議、我希望。比如,我發現最近團隊的代碼質量不好,我感覺如果這樣長期下去會影響大家的業績和收入,我建議大家用計劃和覆盤的4F法則(FACT事實:目標vs現狀—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下一步措施/里程碑)帶動團隊的氛圍。2021年即將結束,在最後的2個月裏,我希望大家全力以赴,拼一把,過個肥年!

5. 項目團隊無實質技術負責人,幾個潛力候選在各自發力,我作爲項目經理負責統籌,每個領域都要知道一點點,但其實都不算精通,回到我在外企的狀態,只不過那個時候我是實際團隊負責人了。挺享受能夠爲技術工程師服務的,定好自己的角色,團隊出成績了,自己才能真的好。畢竟,流程和日常需求梳理推進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溝通再溝通,計劃再計劃,監控再監控,閉環思維和持續把控風險和方向非常重要。

6. 團隊分享,得考慮持續性,分享專題和輪流分享。狀態同步會和細節分享會可以分開進行,狀態同步會不談太多細節,細節分享會鼓勵團隊所有人蔘加,形成一個團隊培訓和成長的平臺。對於會後的跟進事項,要及早跟同事溝通想法,腦暴,有個大致計劃,不要總是讓人來找。不要害怕打擾同事,至少要先嚐試,非正式溝通有時候效果更好,而且能夠提前involve討論本身就挺好,我如果是這樣也會挺開心的,前置左移是提前發現問題,減少後續解決或者解釋問題成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