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心靈療愈影片:《岡仁波齊》

看了 《岡仁波齊》,很有感觸,但沒想寫點什麼。

近日出現了對此影片的熱議,據說票房也逐日攀升,在小衆類型電影中已達到了七千萬以上。詫異中有驚喜。

之前聽聞該片好些影院不願上映,我看的那天(6月26日,成都環球中心世紀影院)場內才十來個人,中場還有人退場,我暗暗惋惜:哎,一部直擊人心的電影,竟少有人看到,竟有人看了等於沒看。

我想多了。原來有那麼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岡仁波齊!

這是令人興奮的。於是想寫點什麼。

冒出第一個念頭是,《岡仁波齊》真有那麼好嗎?

真好,好到我都不知怎麼說纔好。

但我很清楚有一股情感和思緒:什麼叫靜穆中的大愛,什麼叫乾淨的靈魂,一直在我心裏盤旋。我試圖說說這一感覺。

影片是寫朝聖者的故事。這裏,只寫點簡要(重點想寫感受):西藏普拉村村民你媽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意願,帶着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神山岡仁波齊正好是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村裏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加入這支隊伍的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等十一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懷揣着各自的希望,爲了去岡仁波齊,他們歷時一年,磕長頭達2500公里的朝聖之路。

整場115分鐘,在看似很單調無聊、不斷重複的磕頭、唸經、磕頭的鏡頭裏,卻有很多處令人熱淚盈眶,觸動心靈的情節:

——匍匐磕頭,這是影片最多的畫面,我的情感也深陷其中,很微妙的感動。

動容之情,隨不同情景的磕頭而起伏。在陽光大道的磕頭,寒天夜晚下的磕頭,山石滾落時的磕頭,重卡車轟隆、越野車呼嘯而過時的公路旁磕頭,湍湍河流中的磕頭,大雪覆蓋的山間磕頭.....磕頭,磕長頭,無關乎地理險情,只關乎磕頭。這樣的神聖與虔誠,觸碰人的心臟,但卻令人心靜至極。我多次體驗到一種感覺:不平靜的寧靜。這是我少有的美妙體驗。

——路遇車禍,他們的拖拉機被撞翻了,身首脫節,此時,撞翻拖拉機的越野車的人求情放過,因車裏有兩位病人急需送醫院。尼瑪扎堆等人揮手叫他們趕快走,然後他們自己用繩索拉車前行。看到這裏,我鼻子發酸,眼淚忍受不住,有難用語言表達的一種感覺。想起擁堵的城裏人,常爲一點擦刮動口角,爲(爲何)互不讓路而大動干戈..... 人性的兩重天.,在同一片藍天下播映。

——唸經,祈禱 。這雖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每當看到,他們每晚睡前那極其享受的集體念經,然後極其安然的酣睡,然後第二天照常...像極了人生,你無法不被他們神祕的安靜所擾動。我分明覺得,他們每次的唸經、酣睡,似乎在催醒着我什麼,反正那時我異常清醒。注意,他們唸經祈禱時有個強調:要祈求衆生平安。從聆聽他們の弭吖咪の弭吖咪の弭...我聽不懂的經語,到目睹他們不厭不煩的拖着拖拉機、磕頭前行,你無法不被他們靜謐中的愛所感染。

影片少有對話,連他們跟家人通電話,都是重複的幾句問候。可在某晚唸經之前他們的閒聊中,有兩人說的話堪稱經典,其一 “我,我們家人也沒做啥壞事,爲什麼天老爺在我們蓋房子時要我們死兩個人?”,其二 “ 讓她(5歲的扎扎)磕頭,磕頭長知識”。因果真有報應?磕頭如何長知識,長什麼知識?這是值得人深思的表達,是至此,我也沒想明白的問題。

——生命的共生與輪迴。他們平淡的朝聖路上竟有奇蹟般的人生:誕生嬰兒,母親產後不日又磕長頭,男嬰在拖拉機上或安睡或歡抖,一幅幅美麗的生命圖景,夠你品嚼。

只有身子的拖拉機,被幾個壯漢像馬拉車一樣在前面拉,女人小孩在後面推,他們一邊唱起原生態清亮的民謠,絲毫沒有艱辛滄桑之感,又一幅一幅動人的圖景,夠你感動。

草地上他們的載歌載舞,他們兒童般欣快滿足的樣子,令人羨煞至極,恨不得即刻跟他們一起唱跳。

到了神山的某個夜晚,尼瑪扎堆的叔叔輕輕的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他像完整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的壽終正寢,親人們把他葬在神山腳下,死了他都那麼幸福。

一路上都是平凡的精彩,夠你回眸回味。

一切的一切,即是生命即是人生。

你無法不被感覺到,真正的淳樸,在他們那裏。

你無法不被思想到,在有信仰的心裏,世界是簡單的。生與死,都那麼的簡單。

若深究,信仰何以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支撐人受虐似的磕頭朝聖?如果讓人選擇,你我會選那樣的人生,或生活嗎?

令人好奇而深思的問題很多,暫且說說以上兩問吧。我與幾個看過此片的朋友交流過,對是否過那樣的人生,回答幾乎一樣:不會,體驗幾天生活是可以的。爲什麼呢?回答亦差不多:感動的事情多啊,未必感動的事就是你要效仿或接受的;城市生活慣了,吃不了那樣的苦,也受不了那樣的單調無味;這就是環境塑人,是不同文化餵養下所生的不同集體情結反映,人各有志嘛。

關於信仰,何以有巨大之力量?是我解釋不了的。關於觀影的感受,我很欣賞有一位朋友的 :看了之後的感觸是,發現我們的生活,是在丟了西瓜撿芝麻,原來他們纔是握西瓜棄芝麻(真正的生活在他們那)。我不僅欣賞,也很認同。在我感受到的所有感受中,藏族人那渾然天成的淳樸、對命運安排的悅納,已離我們甚遠,那正是我們丟失的西瓜。卻不知,我們是如何丟失的。

他們酷似苦行僧的生活,只是我們的投射。包括那些難忍的單一枯燥、難耐的孤獨寂寞,都是我們自個內心所感的映射,跟朝聖者的心理體驗毫無關係。

很奇怪,在我的職業領域,看過成千上萬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個案,卻未看過一列藏人。不知是他們真沒心理病,還是有而不願接受或在別處接受心理治療?但我彷彿覺得,藏民或有信仰者,他們是沒有心理疾患的一類人。觀《岡仁波齊》的過程裏,我直覺的也職業性的體驗着,我心靈有被滋養的溫暖。之後的回味和反思中,對我所接觸的各類來訪者,有着更深切的理解...他們是如何漫長的無意識的、被動的或被迫地丟失、丟失着不知多少原本的自己。

人,你擁有什麼很重要。或許,藏民們沒有富庶的生活,但他們擁有富庶的生命。也或許,擁有富庶生活的心理病患者,他們其痛苦的根源,正是匱乏了生命原本的東西,因爲我們放不下,也抗拒不了現世裏諸多誘人的慾望。

幾乎每個人都在追尋做你自己。卻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想起現實中,大肆興起的各種心靈雞湯,對於焦慮緊張抑鬱的人而言,或許有稍安勿躁之功效,但不能觸及根本。

《岡仁波齊》所蘊含的奧妙令我有一種確認,無數的尼瑪扎堆或朝聖者,他們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種信仰,一種力量:對人類最原本純真善良的絕對忠誠。這樣的人的內心如山澗泉水,清澈敞亮。

問《岡仁波齊》真有那麼好嗎?真好,好到可以是療愈人心靈的精品。

後記:

文章寫完之後,我去百度了有關《岡仁波齊》的介紹,最令我欣慰的是,這部影片真就是紀實影片!摘要介紹中的一句:“ 整個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專業演員出身的當地人本色出任,電影沒有腳本,全部真實記錄,導演張揚將《岡仁波齊》定義爲真實電影。” 所以我要補充說:《岡仁波齊》展示的真善美,其他無與倫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