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錦囊[10]:如何自助療愈疑病症?


Q:素心,我最近常感到頭暈,頭疼,去了3家醫院檢查也沒問題,但總感覺自己腦中有問題,比如有腫瘤,總想還去檢查?

人事經理小雨,日常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加班,最近懷疑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檢查又沒有情況,前來求助。

@素心人生設計:如果生理方面並沒有問題,但你老是懷疑自己得病,可能就有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也常常出現典型的強迫思想。

他們會想:

如果我患有尚未診斷出來的致命疾病,或者我未來患有某種可怕的疾病怎麼辦?如果醫生沒有查出能夠致命疾病的關鍵跡象怎麼辦?

強迫症患者常出現的典型的強迫行爲有:

重複體檢,以查看是否有疾病的跡象;重複詢問醫生或親人,以得到沒有患疾病的肯定;重複進行醫療諮詢或檢測,以確認沒有疾病。

往往疑病症的患者自己也感覺非常痛苦。

我們先從認知行爲的視角來了解一下疑病症,幫助你更好地認識疑病症的強迫思維和行爲。

疑病症患者的誘發事件可能是良性的或者無害的身體感覺。

例如,由於長時間飢餓導致的眩暈、虛弱或心跳加快。因食用富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心跳加快,久坐或久站造成的胳膊和關節不適,暴飲暴食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等。

疑病症患者常常會把這些無害的身體感覺誤以爲是身體出了嚴重的狀況,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錯誤認知。

這些認知可能是:身體不適就是疾病的徵兆;身體哪怕有一絲毛病,我都會往最壞處想;醫生說我健康並不意味着我就很健康,我的醫生或許會弄錯;我頭痛發作,一定是得了腦瘤;我必須有100%的證據證明我沒病,否則我基本上都會認爲自己病了……

誘發事件和錯誤認知,就會誘發自己內心的擔心、恐懼、疑慮和憂慮,而這些情緒又會加劇自己的錯誤認知。

我們常常會採取一些儀式化行爲來進行緩解或逃避。這些儀式化行爲包括:過度頻繁的身體檢查、重複尋求健康的肯定,甚至購買和攜帶便攜醫療儀器等。

這些行爲的目的是爲了減輕恐懼、疑慮和焦慮,但在無意間卻反而加強了健康評估和長期健康的焦慮。

此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依然還是挑戰自己的錯誤觀念,針對健康焦慮的想象開展暴露及反應干預。

第一步:挑戰自己的錯誤觀念。

首先,你要拿出證據,支持或反對一種觀點,然後使用自我對話的方式來推翻錯誤觀點。

例如,你可以問問自己:對這種評估的真實性你相信多少?是什麼類型的認知錯誤在起作用?支持錯誤觀念的證據是什麼?反對錯誤觀念的證據又是什麼?最後,你對評估的真實性相信多少?

當你這樣問下來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對評估真實性的相信程度在下降。

同時,我們也可以開展針對健康焦慮的想象暴露及反應干預。

首先,列出引發你健康焦慮和疑慮的情形的每日清單,包括從中度到極度的焦慮程度。

緊接着就在獨自或是有人幫助的情況下實施暴露訓練,讓自己習慣化,也就能夠適應焦慮的情境而不採取儀式化行爲。

需要記住的是,暴露及反應干預的目標不是完全消除對特別容易引起你恐懼的情形的焦慮,而是改變你對這些情形的危險性認識,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耐心和堅持。

最好每天做一種暴露,持續時間從15分鐘到1小時,堅持2~3周,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希望今天的心理錦囊對你有所幫助。

小貼士:

今天的分享來自《強迫症:你和家人需要知道的》,書中的作者一位是強迫症患者後通過治療康復了,一位是研究強迫症患者的博士,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強迫症患者。

如果你不願意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或者你有輕微的強迫想法和行爲,但還沒到障礙的程度,其實也可以通過這些錦囊自助。

如果你有強迫的疑問,歡迎分享和交流。


#心理錦囊# NO.10

心理/生涯諮詢師素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美國正面管教父母講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人際關係諮詢顧問,英國思維導圖導師。

個案時長1000小時,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結果爲導向,陪你玩轉職場,情感家庭幸福,設計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歡!

本錦囊來自布魯斯·海曼、切莉·佩德瑞克《強迫症:你和家人需要知道的》(第3版),在此鳴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