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獨立的壞我

老師您好,我現在十九歲,在讀大一,我發現自己依賴心特別重,無論是交朋友還是和男朋友在一起,很不喜歡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有時候獨自出去辦事都會讓我感覺很焦慮很忐忑,但是我感覺不是因爲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內心在作怪,這種模式是小時候媽媽給我養成的,我生活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她在包辦,大到人生選擇小到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也有過幾次想要獨立的念頭,比如小時候家裏的櫃子我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抽屜,上初中後想自己和朋友一起出去逛街,這些簡單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我媽媽很愛我,我一點都不怪她,但是對我現在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對別人的依賴心特別重,甚至有時候都覺得可能潛意識裏把獨立的自己當成了壞我,光意識想改變是沒有用的,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你的故事,不僅告訴了我們兩個主題:一是“依賴上癮”,另一是“獨立的壞我”,還告訴了我們,這兩種心理現實的形成,是拯救型+犧牲型的母親一手培育而成的。

當然這兩個主題,就像你說的,都是你潛意識的自我,光是意識改變沒有用的。你也很清楚自己,並非你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而是無意識的依賴驅使,你不得不或控制不住要依賴、依賴。若把你說的“依賴心特別重”換成專業語言,則是依賴情結,一種在情感上對親情的心理依賴。因表象是對做事的依賴,但你並非是不會獨立做事,而是藉助他人爲我做事,以滿足無意識的自我內心被寵被愛的需要。從另一角度講,只有在依賴型的親密關係中,你潛意識獨立的壞我,就會乖乖睡覺,二元關係的雙方都會心滿意足。孩子的依賴(順從)滿足了母親的控制慾,母親的開心(接納)滿足了孩子的被認同需要,而獨立意味你對媽媽不忠等之類的“壞”。

我簡單對情結做這樣的分析,是讓你進一步瞭解自己,爲何我們意識到了問題根源所在,還是要堅持依賴。往往,潛意識的自我(或情結)比意識的力量更大、動力更強。比如,人對香菸依賴、酒精依賴、網遊依賴等,當事者意識上都知道不好,但卻不會放棄,正是被依賴對象的”好“,令依賴者心理過足了癮,這份癮的經驗將成爲潛意識的力量。

所以,你想變得獨立,克服(親情)依賴上癮,跟香菸依賴者,戒菸一樣,肯定是一個艱苦的事情。但你若真想改變,還是有出路的。因爲任何變化,始於有改變的動機。然後,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自我認識。看得出,你對自己問題的理解很到位的,就繼續自我分析吧, 將無意識的情感、情結、需求等更多的意識化,以便自己更清晰自己是誰。(2)解構”獨立的壞我“。意識到了自己有潛意識的獨立壞我,不妨重新定義他:獨立恰是成熟的、自由的、力量的,是好我。以修正曾經對獨立的偏見和誤解。(3)學習拒絕。對於母親或他人的熱情幫助,能夠謝絕;對欲想依賴別人做事,學習主動放棄。要知道,拒絕和放棄都是一種人必備的能力。

成長是一個過程,慢慢來吧。我能給出的也只是我的主觀建議,關鍵還在於你對自己的信任、對改變的堅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