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分享】領導力(58)——不同衝突處理模式的優勢與劣勢

【學習分享】領導力(58)——不同衝突處理模式的優勢與劣勢

【課程】圈外商學院


現在我們已經理解了五種衝突模式的不同表現行爲,要想有針對性的解決衝突的問題,還要了解不同模式行爲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才能在不同的情況下,根據事情的具體狀況判斷你將採取的衝突處理方式。

1、競爭型:優勢就是解決問題的行動速度快,決策方向明確,利益導向清晰,影響力度大。而對應的劣勢則可能導致固執己見,缺乏合作精神,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利益之上,長久來看可能就沒有人願意與你合作共事了。

Jessica就是這樣的競爭型,一旦碰到Nancy這樣迴避型的,就彷彿一拳打在棉花上,你再着急也得不到迴應。

通常這種類型可以應用於需要快速做出決策,甚至事先已經有了相關定論,暫時就是需要犧牲部分人的利益的時候,就先做了再說。

2、迴避型:優勢是避免了當下的衝突,爲自己贏得時間,或者尋找更合適的時機來解決問題。尤其是對於時間不緊急。重要程度不高的事件。

這種類型的劣勢是表面上容忍大家的不合作,但內心並沒有放下自己的想法。使用不當就會導致問題被擱置和拖延,不能有效的面對和解決,甚至會因爲持續缺乏溝通導致問題惡化。

在你希望發動下屬的想法,激發他們自主思考上你採取這種類型會有幫助,以此避免因爲自己的意見影響下屬的判斷。

3、遷就型:優勢是很容易達成合作,也更有利於團隊和平共處,而且合作氣氛會顯得一片風和日麗。遷就是一種顯得慷慨和無私的待人處事方式,也會讓合作的對方感覺到很舒服。

但相對的劣勢就是會忽視自己的需求,甚至是會犧牲掉自己的一些利益,去滿足或服從對方的需要。

如果使用不當或久而久之原則的退讓,會導致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越來越不被聽見,甚至根本就沒有表達,在團隊中的影響力會越來越低,想推進的事情可能得不到重視,也無法按時有效推進。

4、協作型:優勢就是雙方的利益都要考慮,都要儘量滿足,最好有一個萬全之策。

要找到這樣一個方案,合作雙方就需要深入探討,理解彼此的需求,深度聆聽對方,也要全面表達自己,並探究各種可能性,尋找比對最佳資源,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滿意的創意方案。

這看上去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效果,但這種類型的劣勢就是一旦有任何一方不滿意,就要再繼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會導致解決問題的效率下降,結果產出的時間延長。如果決策事件還不太重要,這就屬於精力投入過度,投入產出不平衡了。

所以在我們的工作中,這種類型的處理模式在頭腦風暴一個創新方案,需要集思廣益,學習成長的時候非常適合。

5、妥協型:典型行爲就是大家各退一步,求同存異,彼此做出部分的遷就和讓步,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中間立場。

這種類型的優勢是相對平等協商,可以在短時間做出平衡的決策,而且可以儘量避免衝突,也能滿足雙方的部分利益。

那麼劣勢就是可能爲了平衡彼此的得失,而導致期待的長遠目標沒有達成,只是讓雙方獲得了暫時的平衡和短期利益的實現。

這種類型使用的情境通常在時間非常有限,而雙方又爭執不下,各執己見的時候,需要做出一個臨時解決方案,推進事件進行。

從上面的介紹你也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五種衝突處理模式中雙方討論後的“合作”的方法是好像最佳的,大家的意見都能得到重視,產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最佳方案,以後但凡有衝突都採取合作的方式就可以了。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其實就像上面提到的每種處理模式都有其優劣勢,採取合作的方法處理衝突,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溝通和討論,達成共識後才能採取行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採取合作的模式是不現實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