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父母之思(自我认知)

周末孩子写了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校园生活没什么意思,即便考了好成绩,老师表扬,上课举手回答对了,老师表扬,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但总体依然是没什么趣味的,不过最近的几次集体活动倒是有些乐趣,运动会和集体舞大赛。我觉得这是孩子真实心理的写照,回想校园生活,可能的确是没有什么大的乐趣的。但是如果孩子真这么和父母说他们的校园生活,大多数父母可能还会反驳一番,觉得不能这么想,和同学在一起玩也有乐趣啊什么什么的,或者即便没有乐趣,那还是要去努力啥啥的,总归是孩子不爱听的话。有多少父母能真正理解孩子,或者说愿意真正去理解孩子。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到家之后,父母还要各种让孩子学习,非但没有给孩子鼓励,调整心情的时间,反而是想让孩子抓紧一分一秒时间来学习,如果意见不合可能还要说落一番,孩子自然更加郁闷,于是关门互相不理睬。这种状态需要改变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的。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要完成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整合自我认知,孩子要大概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说真的,作为父母,现在我都不很清楚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孩子稳定的性格,因为孩子还一直处于变化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怎么样,我其实也说不上来。作为父母,应该是很了解孩子的人,但对他的认知依然是模糊的,有时候他表现的很好,有时候惹件事情出来你又觉得他还特别不靠谱,孩子还不是那么稳定性格的人,这是这个年龄的特点,很正常的阶段。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也是这样的,他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认识,也还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认识,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挺棒的,有时候又可能觉得自己不行,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依然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鼓励,父母的正面反馈的,当然还包括同伴的意见也同样重要,但同伴的认识父母较少能干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给我们自己的积极的反馈,不要经常去说落孩子,把你对他的负面印象经常念叨给他,这些负面反馈可能就会整合到他对自己的认知里面。当然自我认知的整合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人对自己的认知会一直在发生,包括长成了大人之后依然可以去整合。但是青春期这个时候是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的最重要的阶段,父母的意见和看法虽然渐渐的不那么重要,但是如果能够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正面反馈依然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好的正能量去抵御那并不怎么有趣的中学生涯。

我们时刻要记得我们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孩子是性格自信,乐观,正向的三观,不能让这个大目标被学习成绩这单一指标边缘化,到时候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良好的自我认知的整合是有助于他更好的去参与竞争,有助于他去取得好的更好的学习成绩的。但如果反过来,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即便是学习上,更开阔的知识面,看看纪录片,听听小说,这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事情,其实也是在构筑他脑子里的知识结构,也会反过来反哺他的课堂学习,而不是只关注课堂上的那点知识,来回翻腾,弄得鸡飞狗跳。我想现在的双减政策下,内卷稍稍缓和,是给了父母和孩子一个机会,一个重新思考并构建新的良性循环的机会。

人生归根结底是一个长线的过程,但是未成年的这个阶段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自我认知的构建,是成年之后人生的底色。作为父母,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为孩子长远的人生奠定一些基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