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衡量尺度

國內的教育用學習成績來衡量人,把孩子們也分成了好的和不好的,我之前也只知道這應該是不合理,填鴨式不好,創新思維丟失等等,但是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因爲前幾天我自己還在困惑,爲什麼我自己在面試的時候也喜歡學校好的,成績好的孩子,覺得他們的能力天然的應該好一些。所以我其實還是很困惑,在教育衡量尺度上,我一方面覺得現有的方式不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樣好。昨晚上睡覺前,腦子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面,就是國內的按成績來篩選的方式就好像縱向排列的橫杆,而國外的注重個人的方式就好像是橫着排列的豎杆。國內的篩選制度只看重成績,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從上到下排列,好的進入大學,不好的進入職校,在孩子們眼中,他們自己也就天然的分成了不同的層次,這些認知深深的影響了他們往後的人生。而國外的注重個人的方式,每個人都有其特長,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熱愛的東西,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每個人都是平行排列,沒有高低上下之分。當然這麼說可能有些極端,把國內的往差了說,把國外的往好了說了,但是至少這是兩個大致的方向,這不會錯。

可能是我以前沒有這麼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其實覺得通過成績來繼續篩選也是一種很公平的方式,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大家可能在此過程中喪失一點創新性,喪失一點未來人生中的學習動力,那好像沒有什麼,至少有了好成績好學校,進入社會的確是更加有競爭力,選擇會多一些,那麼未來生活幸福的可能性也會大一些。可能是因爲我自己是成績考量方式的勝利者,上了較好的大學,工作也比較順利,所以打心底裏也認同這樣的方式。所以在大選擇面前,我還是會選擇正常的公立教育。但昨晚出現的這個畫面確讓我開始了真正的反思。

正是因爲有如我這樣的家長,大家的認知都是這樣的,成績代表了很多東西,學習能力,毅力啥啥的,在現行教育體制中我們也會繼續讓孩子去參與競爭,繼續支持這樣的方式,於是學區房,好學校就都有了很多的支持者,越來越卷。所以現在的教育環境,是有社會環境決定的,我們這樣的父母其實也在推波助瀾,儘管不太滿意,但是並不是不滿意本質。本來像我們這樣受了更多教育的家長,應該更應該有遠見和更好的認知,來讓現如今的孩子受到更加好的教育。但其實沒有,我們對於人生的認識就不夠完整和開闊,我們也受到了我們所受教育的影響。

現在的雙減的確減少了孩子的很多的負擔,但我感覺我也時常焦慮,因爲總還想着中考怎麼辦,所以還是希望孩子化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而不會看到這其實是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別的場景的學習,從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因爲我自己的認知裏好像除了成績也不知道哪些東西真正重要,所以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怎麼去引導孩子往更全面的方向而去。如果我們無法充分意識到人生一路走下去,哪些東西重要,而這些重要的東西,如何應該在孩子青少年時期就埋下種子,而不是奢望成年之後再有哪些能力,憑空長不出來。如果我們不改變這個認知,我們就無法回答前面的問題,就無法擺脫眼下越來越卷的教育環境,所謂的焦慮都只是隔靴搔癢,自尋煩惱而已,不會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幫助。

之前在孩子教育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覺得順其自然吧,孩子會自己成長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會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榜樣。可是我現在覺得這樣不足夠,如果我們不能把孩子教育從縱向排列變成橫向排列,我們就還沒有意識到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沒有理解到以成績爲導向的教育的最本質的問題,就無法引導孩子往更好的能力方向而已。這樣說並不是說我們就一定要放棄國內的教育到國外去,只要父母有這樣的認知,在現有的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做很多,我們可以發自內心的鼓勵孩子做很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