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之規範期3

五、考覈下屬

績效考覈

沒有績效,團隊管理就成了喫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所以,大部分公司會用KPI做員工考覈,獎勵業績好的員工,讓團隊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帶動整體業績的提升。

可每次到做績效考覈的時候,管理者總是一把眼淚。下屬們完不成業績,最喜歡的藉口就是“KPI設計不合理”。怎麼能讓下屬認可KPI指標,對績效結果滿意呢?

1.KPI指標設計的三個雷區

第一,考覈點錯了。剛纔說的這兩種,都屬於沒有找到正確的考覈點。

第二,KPI指標失衡。

第三,KPI考覈點過多。

2.四句口訣編制KPI指標

KPI編制口訣,叫作:“資深員工重結果,初級員工重過程;兼顧多快和好省,調節權重來達成。”

在制定KPI指標的時候,你先要把指標分成兩大類:結果類和過程類。

比如,一個招聘團隊每個月安排了多少場面試?這就是過程指標;而每個月招到了多少名員工?這就是結果指標。

對於資深員工,你給出目標,他們就應該給你交付結果,所以你要用結果指標去考覈他們。而對於初級員工,如果也拿結果指標考覈他們,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兼顧多快和好省”。想要避免KPI指標制定過分偏激,你不能只有數量指標,還要有質量指標,否則團隊的文化會變得非常急功近利。“多快好省”最多保兩個。如果你什麼都要,最終可能什麼都要不到。

KPI裏的K,就是Key,強調的就是“關鍵指標”。你不能把所有指標都拿出來考覈,那同樣失去了考覈的意義。

中層管理者的團隊指標,控制在6個以內是比較合理的。

而且指標還要有側重,不能完全搞平均主義,你可以用設置權重的方法來調節。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把你想考覈的關鍵指標突出出來;另一個是用數字說話,儘可能把不同維度的指標,換算成了統一的尺度,讓所有的員工都能服氣。

這裏要提醒你,權重法不僅可以平衡“多快好省”四類指標,還可以用來平衡過程和結果指標。

而且,你要有紅線指標,一旦發生違規行爲,績效直接清零。

3.KPI並不是萬能的,選對考覈方式更重要

不是所有團隊都適合用KPI來考覈的,KPI更偏向於自上而下地約束下屬的業績。

如果是摸索型,創新型的公司,就要換工具了,你該用OKR而不是KPI來做考覈。OKR是一種自下而上,鼓勵下屬實現自我突破的目標設定方法。

公司按業務類型分成“創新型”和“成熟型”,按公司文化分成了“結果導向”和“長期主義”。

六、考察下屬

在做績效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兩條腿走路,在“考覈”之外,還要加上“考察”。考覈只能瞭解員工對當下任務和指標的完成情況;而考察需要更多地關注到員工的長期潛力。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兼顧“考覈”和“考察”就更重要了。“考覈”可以讓你的日常管理變輕鬆,但“考察”能讓你未來的工作變輕鬆。只有學會考察下屬,你才能找出那些值得長期培養或提拔的人才。

1.考察不能“憑感覺”

之所以憑感覺,是因爲考察缺乏標準,就算有考察標準,但過於抽象,無法執行。考察動作缺乏載體。

2.考察要有標準: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模型想要定義的,就是要勝任這個崗位,員工必須具備的軟技能是什麼?

比如說,對於人力資源崗位,面試技巧就是硬技能,但硬技能背後的溝通能力、關係維護的能力,還有協調組織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軟技能。

不同層級對軟技能的要求,可能大不相同。一般來說,一個崗位用6-9個勝任力比較合適。太少了,沒辦法全面描述崗位要求;太多了,又容易失去焦點。

3.證明勝任力,要定義到行爲層面

也要注意,這些勝任力模型,是不是能直接用到你的考察工作中

也就是有了勝任力模型之後怎麼考察呢?不是給下屬貼標籤,而是要用勝任力模型對下屬的行爲進行定義。

比如學習能力,怎麼判斷誰學習能力更強呢?

光這一個概念,就可以拆解成很多維度。學歷、是不是名校畢業該不該看?好像應該,但這也只能說明員工過往考試能力強。

那麼,看員工學習新知識快不快?這個好像對,但如果下屬學了新知識,沒有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那麼這所謂“學習能力”也是無用的。

再比如,員工學習意願要不要考慮?如果下屬學得快,也會用,但就是不願意學。每次都是別人要求他他才學,他的學習能力該怎麼評價呢?

可以把學習能力在行爲上拆成三個維度,分別是愛學、會學和能運用。

愛學,就是他學習意願強,不用別人逼,自己能夠主動學習。

會學,是他知道怎麼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甚至能快速學會。

能運用,是他光學會還不夠,還能運用到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其他的勝任力也是一樣,光有一個標籤是不夠的,你都要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定義到具體的行爲,這樣才能爲員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也爲管理者提供了考察的依據。

4.用載體和工具,證明員工的潛力

標準有了,對應的行爲也定義了,但還是不落地,因爲沒有考覈載體去證明員工的潛力。

如果你要進行人才的考察,建議你也可以採用“下屬自證”的方式。比如,每半年,請你的所有下屬給你做一次述職。

在述職過程中,他們需要彙報自己取得了什麼業績、接下來的計劃、對自己的自我評估等等幾個方面,證明自己具備了去到更高級別的潛力。

然後,你邀請你的上級、HR一起和你拿着勝任力清單,對員工們在完成業績的過程中,招聘中提到的“STAR提問法”,進行追問和打分。

考覈和考察的結果溝通,一定要及時。尤其是相對排名靠後的員工,不要等到開除前一天才跟員工做溝通。要快速的反饋:“你這次表現沒有達成我的要求,我來幫你分析一下業績差距”。這樣,能夠管理員工的預期,幫助他們正視自己的表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