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刨根大隊

文/丘豸

上世紀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開放的前十多個年頭,土地耕種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民還沒有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村外出的打工人還不像現在這樣走南闖北的湧進城市,大多數人還是守家待地。農閒之餘,在家附近找點營生。

而當地又沒有什麼廠礦企業,可以做工的地方並不多,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了上山挖草藥,賺點格外收入。因爲幹這個比較隨意,有閒就上山轉一天,採挖多少都行。沒時間就在家幹活,以侍弄土地爲主,把挖草藥當副業搞。

所以那幾年,上山刨根的人特別多,經常能看到一幫幫揹着蛇皮袋、肩扛搞頭的刨根人。

老家的山上地龍骨很多,分佈廣,連墩成片,莖塊粗壯壓秤,所以是老百姓首選的目標。也有一些刨山豆根的。


那幾年,地龍骨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揚,曬乾的地龍骨一斤最高可以賣到八毛錢,一個壯勞力一天可以刨兩蛇皮袋,曬乾了能有五六十斤差不多,也就是說一天可以買四五十塊錢。比給人打工要多賺一大半。

由於參與刨根的人太多,漫山遍野都是刨完根留下裸露的坑坑,有的山表皮幾乎給翻了個,附近的山幾乎沒有幸運躲過的,除非是沒有地龍骨生長的地方。

近處的沒有了,就去遠的山上刨。由於路途遠,一些人開着四輪子拖拉機載了一車人跑到外地去刨。我們老家地處長白山餘脈,山又高又多。不少十幾裏以外的人都開車跑到我們這來刨根,一夥夥的刨根隊伍來自遠近不同的各個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揹着蛇皮袋進出我們那裏的山溝溝。上前一問他們是哪裏的,說出的名字我們竟然不知道。

這樣幾乎斷種絕孫的掠奪式採集,地龍骨分佈數量迅速減少,更嚴重的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種現象引起了當地林場和地方政府的重視。林場擴充了護林隊實行區域管理,設關卡阻止村民進入林區。當地鄉里林業站更是專門招募了一些人成立護山隊,分組行動,出沒於各個溝溝叉叉,專門“抓捕”刨根人。

爲了解決護山隊人員開支問題,林業站採取了罰款分成,草藥拍賣歸護山隊員的獎勵政策,以此激發護山隊員的工作積極性。

這些護山隊成員裏有不少原來是遊手好閒人員,這回有了林業站的尚方寶劍,那真是大顯身手,橫行霸道地沒收,理直氣壯地罰款,一個個耀武揚威。由此引發出不少糾紛,甚至出現了個別的鬥毆傷害事故。

由於這些措施的出臺,加上地龍骨價格的回落,以及多年採集,地龍骨數量的減少等因素,持續幾年的刨根熱開始急劇降溫。後來幾年裏,再也看不到成幫成夥的刨根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