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3.8.7基建狂魔大修路---何不北上抗日?

3.8.7基建狂魔大修路---何不北上抗日?


小武皺眉道:“當日本人全面侵華之時,爲什麼一切都有如蔣百里所料呢?”


八角捋須笑道:“日本全面侵華,是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算起的。但是在此之前,很多跡象都已表露出雙方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


“從1933年起,北京故宮裏的很多珍貴文物便開始打包南遷,共計13491箱;後來隨着局勢的發展又被西運至四川,這就說明民國政府一直在防範日本侵華。除了被溥儀帶去僞滿洲國(東北三省)的1200件精品、很多落於日本人手中以外,中國還是保有了大部分國寶。”


小武點頭道:“不錯。若被日本人搶去元、明、清三代積累的寶物,中國可就虧大了。這樣看來,中國的確是提前三四年開始了備戰。”


八角捋須微笑道:“其實早在1933年底發生了更重要的事。很多人都忽視了其現實意義---就是剛從德國採購武器歸來的孔祥熙,同時出任了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


“起因是前任財長宋子文造成了國庫虧空,且與財團矛盾極大,所以被撤換了。”


“當孔祥熙上任後,迅速改變了金融政策;同時又將中央銀行與交通銀行(原本均屬於財團控股的私營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跟財團博弈之後定爲公私合營:國家持一半股份、財團持一半股份。”


小武詫異道:“孔祥熙變出了新法子圈錢?”


八角嗤的一聲笑了出來,捋須道:“也可以這麼說,但他並不都是爲了自己。銀行改制以後再發行了大量公債,這樣一來民國財政部就由虧空轉爲富餘;手頭也有了很多錢可以投資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是大造公路。”


“事後一盤點,若非在七七事變之前兩年、中國建造了大量公路,那麼在全國範圍裏調兵遣將就基本不可能。比方說,在淞滬會戰中,中央雖然向全國發布了動員令;其中雲南也響應了號召,但其所派軍隊歷時5個月、也沒能趕到上海戰場。當雲南軍趕到華東之時,淞滬會戰早已結束,只好隨便找個地方打游擊去了。”


小武恍然道:“如果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交通都如同雲南省那樣,那中國就無法在抗日戰爭中體現出人多的優勢!各省的軍隊就無法形成合力!等他們趕去同日本軍戰鬥的時候,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八角含笑點頭道:“正是如此。中國先前超過一半鐵路都在東北;但是1931年後日本據有東北,使得中國擁有的鐵路由一萬五千公里、銳減到7800公里。”


“這還是因爲其後兩年、在南方猛建鐵路的結果,不然中國的鐵路就損失了三分之二了。由於鐵路的損失在短時間內無法彌補,故此迎頭趕上的重頭戲是在公路上。”


“僅僅兩年間,中國擁有的公路就由日本公路里程的1/15,建設到超過日本的規模。基本上東南公路都已成網,西南、西北也可連入,有些地區運兵、運送物資的實例,已經從原本需要的2個月、提升到了兩天。”


小武翹起大拇指,讚道:“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原來‘基建狂魔’從這時候就開始有了。”


圖表20孔祥熙主持趕建的中國公路網(1936年)

圖片來自互聯網


八角微笑道:“而且不要忘記,這些建設除了人、財、物的艱難之處以外,另外還有兩個巨大的困難:一是要儘量阻止割據各省的軍閥的極力反對,二是必須要讓日本軍政當局產生誤判,從而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備戰。”


小武連連點頭,道:“孔祥熙到底還是立過一些功勞的。估計在蔣凱申心中,他就如同漢朝的蕭何那樣、是劉邦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八角微笑道:“到了1936年底,大概蔣凱申覺得抗日已經準備停當了,他便抽空親往陝北督戰,希望統領東北軍、西北軍發動最後一擊,以期消滅陝北紅軍。如果順利的話,‘攘外必先安內’的拼圖、似乎就完成了最後一塊。”


“然而,張學良、楊虎城發起的‘西安事變’,徹底打碎了蔣凱申的小算盤,於12月12日將其俘虜。眼看老蔣生命也岌岌可危,剛剛布好局的一盤大棋有全盤崩潰的危險。”


“此時,虧得相關各方以大局爲重,否決了很多與老蔣有私怨的勢力乘機而起的計劃。否則,那些舉動會使得中國重現分裂,因而無法形成合力、與日本相抗了。”


小武連連點頭,誠懇地道:“不錯。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還是要將國家的全局利益放在最前面。好在‘西安事變’終於得到了和平解決,這是國家之福啊!”


八角笑道:“當時的情況是,最重要的一方張學良經許多人勸說,已有了悔意;但是畢竟蔣凱申是他親自下令逮捕的,又不好隨便放。”


“此時正趕上‘德高望重’、所有人都相當欽佩的蔣百里先生剛到西安。於是張學良便多次上門請教、請他出面‘調停’雙方;因爲在談妥條件以前,張學良不好意思去面見蔣凱申,但是想必他不會對蔣百里大動肝火。”


小武詫異道:“蔣百里也介入了西安事變?調停了張學良和蔣凱申二人?”


八角呵呵笑道:“說來也巧,12月11日蔣百里乘飛機來到西安,原本是爲了跟蔣凱申溝通一下德國的最新形勢。只因他剛結束了歐洲軍事考察,看到興登堡的繼任者希特勒正在大建機械化部隊、隨時圖謀開戰;而歐洲波詭雲譎的形勢,顯然對亞洲的中日兩國也有影響。”


“於是蔣百里急忙趕去告知蔣凱申、國際最新局勢變化,以便早做打算。哪知道落地西安才僅一天,12月12日蔣凱申已被張學良擒獲。”


小武大笑道:“還真是巧啊!蔣百里剛出了不安之地,轉眼又落進另一個漩渦。”


八角捋須微笑道:“好在蔣百里也還是有好口才的,以及相當的外交才能;見此國家危局、自然責無旁貸。於是他在張學良、蔣凱申之間好說歹說,加上其它各方代表一起努力,倒也終於促成了合議。”


“期間蔣百里還力勸蔣凱申、親筆寫了‘停止轟炸三天’的手諭、派人緊急送去南京,以阻止中央軍方面轟炸西安。”


小武嘆道:“沒想到,蔣百里對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也是立功闕偉啊!”


八角微笑道:“不錯,而西安事變有着相當積極的意義!對蔣凱申來說,雖然沒有武力消滅內敵,但是經過同斯大林代表、中共代表、東北軍和西北軍首腦等各方勢力面對面的談判,所有的合議條件都是對他很有利的。”


“所以從結果上看,蔣凱申此後可以順利地改編紅軍爲八路軍,也可以直接號令東北軍、西北軍,實力不減反增。”


小武點了點頭,道:“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個名字,也是屬於國軍戰鬥序列的。至於說東北軍、西北軍,此後也都被中央軍收編了。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實際上離開了軍隊。”


八角捋須點頭道:“通過短時間內各方大量密集的溝通,大家都意識到了、只有一致認可蔣凱申的國家領袖地位,有條件地遵從他的命令,才能集合中國的實力、一致抗日。不然同日本開戰的時候,蔣凱申未必能以一致對外的名義、給中國大地劃定了9個戰區,並指揮所有的軍隊奔赴各自指定的戰場。”


小武點頭笑道:“沒錯。所以‘西安事變’也算是中日大戰之前、中國的最後一手準備了吧?”


八角笑道:“不錯。然而日本方面卻沒有注意到、中國內部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只顧埋頭推進其‘蠶食’策略。在東北亞,日本本土已經同朝鮮半島、東北三省、熱河、蒙古等地區形成了完整的連線,這樣實際控制的區域也是相當可觀;似乎繼續一塊塊地、按部就班地喫掉中國的國土,也會一如既往的順利。”


“並且必須提到的是,日本方面並沒有侵華的既定全盤策略;之所以一步步推進蠶食、其實只是前線軍人立功心切的導向。例如1931年的918事變侵佔東北三省,只是因爲日本關東軍少數人挑起的事端、加上當時張學良在東北疏於防範消極抗戰,這才偷襲得手。”


“甚至包括後來的日軍進駐印度支那的越南(1940年,佛印入駐),也是因爲前線的軍人覺得不打仗不過癮,硬是將和平進駐、變成了主動同法軍開戰。”


小武恍然道:“原來,日本軍國主義早已經滲透到了前線的絕大多數士兵的內心。他們都想爲自己、也爲國家立功,根本不管大本營還沒有統一的策劃!”


八角點了點頭,捋須道:“但是日軍的間諜和前線士兵總是立下了奇功。僅僅在九一八事變中,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擊敗了中國的十八萬東北軍,奪取了機庫中沒有起飛的奉系空軍飛機260餘架。”


“而且日軍接管了完好無損的瀋陽軍工廠。從中繳獲了:步槍約15萬支、子彈約300萬發、迫擊炮約600門、迫擊炮彈約40萬發,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徑重炮約250門,炮彈約10萬發,炸藥約40萬磅,及大批其它機器設備摺合美金10億元---其後直到日本投降,這些設備又爲日軍造出了90萬支步槍等等。”


小武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大聲道:“張學良真是個敗家子!就算要撤退,這些個軍火設備也應該炸掉!哪能就這麼便宜了日本人?這樣豈不是讓日軍嚐到了甜頭,進而助長他們一塊塊地蠶食中國土地的貪慾?”


八角捋須微笑道:“所謂有其利亦有其蔽。也正是因爲前線的日軍屢屢討得便宜,所以大本營也無法對他們說不。長此以往,日本整體戰略就變成了‘跟着感覺走’,一切由前線的軍隊來拍腦袋策劃,從某種意義上說、指揮部和政府也就被中下層綁架了。”


“只是關東軍的招數對張學良屢屢奏效。原本在丟失東三省後,蔣凱申讓張學良改去鎮守熱河(河北北部)、作爲一條底線。但1933年2月,日本關東軍僅300騎兵居然攻克了承德、導致熱河省失守,張學良又要求退守長城以內。”


圖表21日軍佔領東三省、覬覦熱河形勢圖(1932年)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大罵道:“張學良的東北軍竟然連幾百個日本騎兵都打不贏?這誰能信啊!”


八角呵呵大笑,捻鬚道:“你說的不錯!據蔣凱申回憶說,他當時派戴笠等人時刻監視日本的本土和臺灣島,看看那裏有沒有軍隊調動的跡象。如果沒有調動、則暫時不必擔心日軍會進攻華北。因爲就關東軍的兵力來說,能夠穩守住東三省就不錯了。”


“然而熱河的戰果卻令人震驚,關東軍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輕易更進一步。蔣凱申只能苦笑道:日本人比我更瞭解張學良啊!就這樣,日軍開始進入華北、直抵長城一線。”


“也就是從熱河失守開始(1933年),民國政府下定決心全面備戰。而華北控制在西北軍手裏,宋哲元拒絕讓張學良入關;於是蔣凱申只得將殘剩的東北軍、包括張學良本人,輾轉向西、調去了陝北。”


小武張大了口,道:“所以,這才導致後來出現了‘西安事變’?”


八角莞爾道:“亂世永遠會出現一些驚喜。但日本人總以爲本方是節節勝利、步步推進,殊不知一切進展都已在中國高層的預料之中。他們也不知道,中國早已將底線設在長城一線---只要越過此線、即爲全面開戰之信號。”


“所以在此前的一些局部零星戰役中,中國軍隊仍保持忍讓態勢。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同西北軍開始在長城一線激戰,民國政府就在10天之內進行了全國總動員,聲稱‘……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如此一來,中國的全面抗戰即行開始;然而日本大本營對此後知後覺,還在詫異中國的情況和態度、爲何跟以前不一樣了?!”


小武搖搖頭道:“日本人大約覺得,進一步侵華只會面對一種遭遇戰。而在中國人看來,這一場大戰是遲早要來的,故早已經預先謀劃妥善、不住積蓄力量、只等一個導火索罷了。”


八角捋須點頭笑道:“不錯,日本人很快就會明白,1937年7月7日之後的戰役不會是一場遭遇戰。因爲總動員令發出之後不久,8月13日蔣凱申就下令總攻上海。”


小武微有驚訝,好奇道:“爲什麼是上海?蔣凱申爲什麼不去華北抗日?侵華日軍不是在盧溝橋附近嗎?”


八角大笑道:“因爲反正是全面抗日,故也可以開闢第二戰場!去華北抗日,對蔣凱申是不利的,因爲北方一直是民國政府控制鬆散的地界。而華北的宋哲元、山西的閻錫山、山東的韓復渠,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一直擔心蔣凱申打着北上抗日的旗號,將他們地盤吞掉。”


“當然這種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中央軍的基本盤在中國的東南部,而西南、西北的問題已基本解決,所以北方的歷史遺留問題最大。”


小武點頭道:“那倒也是。之前中央軍清理大西南的例子過了還沒幾年呢!”


八角又笑道:“如果非要去華北抗日的話,蔣凱申的主力軍就得通過大片北方軍閥地盤;中央軍和北方雜牌軍彼此之間還得互相防着,又如何能盡力與日軍作戰呢?”


“而且出於對中央政府的忌憚,北方軍閥總是說自己一部便能抗日,暫時無需中央軍前來幫忙。但如蔣凱申真依賴他們所言,那就正中日本的下懷---華北抗日只是場遭遇戰而已。”


圖表22七七事變時的中國情況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了點頭,同意道:“原來如此,調動大軍去華北的確是對中央軍不利的。因爲日本軍隊從熱河、東三省過來,反倒是他們路近!這樣一來,敵逸我勞,真是不划算的事情!怪不得蔣凱申沒有北上抗日!”


八角捋須微笑道:“而且你不能把蔣百里給忘了。他在《戰略論》書中明確說過,應當‘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爲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這些都是金石之言啊!”


“蔣百里在《國防論》的扉頁上,滿含深情的寫下寄語---‘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給國人提振信心。”


“在1938年過世之前,蔣百里還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這些都是鼓勵中國軍民,不要被日軍眼前的強大所嚇倒,要堅決同對方戰鬥到底,最終勝利一定屬於中國!”


小武不禁站了起來、深深鞠了一躬,道:“幸而有蔣百里先生這樣的人來指引道路,我們這些後輩也完全相信、中國人民終將擊敗一切強大的敵人!”


八角點頭笑道:“正如邵力子給蔣百里所寫輓聯,概括十分貼切:合萬語爲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