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地看待績效考覈結果

每年這個時候,執行績效考覈的企業通常都在積極地開展相關工作,而只要開展績效考覈,就一定會有最終的績效考覈結果,毫無疑問,我們並不會得到一個所有人都滿意的績效考覈結果,萬一真是所有人都“滿意”了,老闆也會不滿意,所以,很多企業搞出一個“強制末尾淘汰制”。站在員工的角度,如果確實是自己不努力、投入太少等原因,績效考覈結果差也就認了,但明明自己很努力、很投入,甚至於比上一個週期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績效考覈的結果卻依然不盡如人意,要怎麼辦?當然,績效好的原因可能大致相當,而績效不好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有兩種常見的影響個人績效的因素,需要我們提早準備,理性看待。

第一,被同事搶佔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績效。

這周,我的一個朋友和我吐槽說,他的業績被與他合作的同事(後文稱“A”)“吞”了,A並非他的直接上級,但是在公司的職級體系裏比他高一個級別,具體表現是他和A合作的項目,業績的大頭都被A據爲己有。舉個例子,他和A合作開拓一個市場客戶,具體的工作都是他做,同時和客戶的對接也以他爲主,過程中A主要參與討論並提供指導,最後合作達成500萬合同額,在分合同額業績時,A堅持要分70%,而A在他們公司的話語權比我的這位朋友大,我的這位朋友最終選擇了“默默忍受”,但是他和我說,他發了一個誓——只要還在這家公司工作,再不主動與A合作,即便是被動合作,也採取應付方式。

先不說我的朋友在職場中受到的遭遇是否公平(事實上,如果把A請出來,從他的角度,他會認爲他的指導和參與纔是項目最終拿下來的關鍵,我的這個朋友僅是做了一些事務性工作,能分30%合同額已經很高了等)。毫無疑問,這一現象在職場中確是非常常見,也就是通常意見上講的——“爲他人做嫁衣裳”,抑或是“苦勞是自己的,功勞是上級的”……

首先一點我想說的是,作爲職場中的一員,可能永遠難以避免這樣的“欺凌”,這樣的現象在一些層級比較森嚴的企業裏往往更爲常見。我認識一位某大型國企的中層副職,我幫他們公司在做一些機制設計,直接和她對接,可能是她覺得我比較瞭解她,所以久而久之就和她建立了比較好的“戰友”關係。有一次,她和我吐露她很長一段時間“萎靡不振”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整個部門大大小小的工作幾乎都是她把關或者親自參與的,但是她的上級(中層正職)幾乎從來不會給她機會在公司高層或公衆場合展示,而部門的功勞也一併落歸爲正職,後來她的正職終於有機會晉升爲高層,她原以爲她應該是正職了(正常人可能都這麼想),但是她希望落空,部門正職由公司另外安排了人選……後來,她瞭解到,在任命部門新正職時,公司高層曾徵求過她原來上級的意見,這位上級的意見是:XX(朋友的名字)更適合做一位副職,還需要歷練……

實際上,我也沒有什麼高招去避免類似的的“職場績效欺凌”,我在這裏把這一現象指出來,一是說,這種現象在職場裏比較常見,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當自己攤上這類事時,覺得整個天都塌下來了,就當是切身體驗一下“喫一塹長一智”這個成語的真實內涵也無妨;二是說,職場中一定要留意觀察,像我在最開頭提到的我朋友的事例,實際上如果在工作中多留意,多觀察或者是可以避免的,在公司內部和一個人合作前可以先多方打聽下對方的“爲人”,大致也能收集到一些信息,因爲,據我的觀察,A這樣的人,如果他在公司待得久(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待得久的老員工),一定有很多人上過他的“當”,所以多問下就能瞭解個大致。但是如果你遇到像我前方提到的那個副職一樣的境況,那就要好好思考這份工作還值不值得要了,實際上,這也是我們注意到不少企業副職(甚至部分高層副職)非常消極、躺平不作爲的原因之一。

第二,所在行業(企業)不景氣,努力白費了。

這一現象在經濟下行、行業不景氣的企業裏較爲多見。我們或者零零散散的看到、聽到一些企業今年整體降薪的新聞,像房地產行業、K12教育行業等,我之前還聽一位反扒警察講,因爲近年電子支付的普及,原來的“小偷”幾乎集體失業,隨之而來的是,全國有幾百萬“反扒警察”失業……也就是說,在經濟整體下行時,企業發展勢必受到影響,企業裏的員工也會受到影響,直接的體現就是——儘管已經很努力了,但就是沒有業績。

剛上大學那會,我和我同屆的一位非常優秀的同學交流,他提出一個觀點,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說他認爲考大學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天賦、二是努力、三是運氣,他說,我們和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在努力程度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很多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還不如我們努力),所差的主要是天賦和運氣,而運氣是不可控的,所以主要是天賦不如人家。我當時還給他補了一個因素:戶籍……

同樣的道理,在我看來,作爲一名打工人,我們收入的上限首先是由我們所在的行業決定的,毫無疑問,有些行業的起點就是別的行業永不可企及的上限。我從事諮詢的前幾年(現在是習慣不慣了),經常有波動的情緒和感嘆:因行業不同,某些客戶真是辛苦啊,但是居然才掙這麼點錢,而有些客戶真是幸福啊,起點就這麼高……

所以,企業(老闆)在考覈員工績效的同時,市場也在考覈着企業的績效(我知道的,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的回款數據較往年都非常難看),如果企業的業績一落千丈,員工大概率也就不要期待有更好的業績,另一個必須強調的事實是:績效考覈更強調的是爲結果買單,而非過程。

實際上,還是前文講到的,當一個人比過往更努力,但績效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時,我這裏也沒有什麼“絕招”,只是如果你剛好讀到這篇文章,也好有一個心理預期,在我看來,落實到具體績效獎金來看,每年正負20%的差距應該能夠理性看待和接受,那些期待只多不少、只漲不降本身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職場觀,事實上也是我們俗話講的“贏得起,輸不起”的表現。

最後,談一談企業(老闆)要如何避免這兩種現象,一是對那些經常“霸佔”別人績效的人員(多爲管理者)要堅決處理(甚至開除),營造一種良好的績效氛圍,遺憾的是,我們有很多企業(老闆)往往在縱容這種行爲;二是績效考覈強調對過程的關注,對未來的長期效益的關注。

在經濟的寒冬裏,和大家共勉!(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作者簡介

王榮增:管理諮詢師、國際註冊管理諮師(CMC)、管理培訓師、商業作者。專注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諮詢及培訓,著有《精進管理:如何成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