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咨询观摩笔记】各有理想又相互羁绊的家庭1

第一次咨询

系统式家庭治疗较多采用长间隔短程咨询,是更宏观、横向地看向整个家庭系统,通过咨询师的干预扰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咨询师持中立态度,引导家庭探索问题解决的不同可能性。治疗中常用到提问、任务和赋能。

这个个案很好地示范了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其中的提问是关键,可能有同一问题对不同家庭成员的循环提问,也有针对不同成员侧重提不同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当场讨论,有的可作为家庭作业,留待下次会谈讨论。有的更具探索和挑战的问题,可识别和利用最容易驱动的人。

开始明确每个角色称呼,咨询中不断重复用它们称呼不同成员,具有多边结盟的意义。

可以有两个及以上咨询师参与,在不同的位置配合,咨询师之间也可以有意见不同的时候,给家庭呈现和示范处理这些不同。

在干预之前,观察家庭成员之间围绕症状和问题的互动模式,形成假设。

第二次咨询

一、系统式咨询的三个核心理念(不限于系统式家庭治疗)

1、系统大于部分之和,人无法了解系统全部
系统内的关系是复杂和多元的。所以有不同咨询师合作并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合作。
2、系统是自组织,扰动后系统会停在适合自己的地方
要相信家庭及其中每个人有自己的功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不用一味照顾来访者和家庭,反而可以打断、扰动、挑战它。
3、多元建构主义:对错不重要,有用是重要的。
系统式咨询里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大家共同参与提供的多种解决方案,可以试、可以修改。

二、系统式咨询的挑战和融入

1.挑战:系统有惯性和反复,而系统式咨询是短程长间隔的,每一次工作要给到家庭或个人一些新的东西,以前他们没看到或没想到的东西。
2.融入:要跟系统里每个成员建立连接,保持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感到被看见、被理解和被支持,同时也让他们看到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
挑战与融入永远是一体两面,需要交替进行,不同咨询师也可以在不同位置工作,相互配合。因为短程长间隔,可能每次的强度和浓度会很高。

三、系统式咨询里的共情和多边结盟

要不断切换位置,共情到每个人和朝不同方向使劲。可以用对着一个人表达对另一个人的理解和共情(比如问一个人去猜另一个人是怎么想的),避免一个人成为关注的焦点,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弹性,也允许家庭成员随时纠正咨询师,呈现系统里回弹的力量。
有时,咨询师讲出来听起来有些陡峭、不那么温暖的词可能是一种深度共情,是对一些平时不能宣之于口的内容做了“嘴替”,让这些可能有些自私、阴暗的想法成为被允许,如果讲得不对,来访者可以纠正。
同时这也是多边结盟,是面对不同个体不断加深的工作。不同咨询师可以交叉合作,在其中照顾到不同的人,平时应该对这种配合多加训练,包括对咨询师之间冲突的包容和处理。如果是一个咨询师,可以分成不同角色交替,也可以跟来访者说假设另一位老师在会怎么说。

四、系统式咨询更多关注症状背后的关系、谁在使用这个症状、达到什么样的功能

比如这个个案中,妈妈表现出的失眠让女儿发现,推迟了出省工作的计划,爸爸意识到问题后,寻求家庭咨询解决问题,妈妈的失眠和情绪成了家庭关系里沟通的契机和工具。借此机会,我们可以观察到关系的变化。如果只是针对症状做工作,就没有摸到系统咨询或家庭咨询的门。

五、反事实提问的阻碍

“为什么不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来访者会不高兴、不舒服”等等是反事实提问,限制了我们理解事实、虚心地学习新的方法。艾瑞克森:When you look at things, look at them. 要看事物本身,而不是你头脑当中的想法。

六、结尾干预(示范)

全程流程:访谈(60分钟)—休息(10-15分钟)—结尾干预(10-20分钟),结尾部分:
1.用积极的评价、很确定的语言明确反馈对每个成员欣赏和尊重的部分,增加来访者的确定性。这部分是前面过程的加强和聚焦。
点面结合,先给到平均用力的共情。再针对妈妈带来的症状,给到更多的理解,同时也包含了对爸爸和女儿的认可,这个过程咨询师的目光对着爸爸,既让爸爸感到被照顾到,也让爸爸点头等回应让妈妈感受到被理解。
2.邀请家庭做一个试验,给每位成员布置任务,下次咨询带回来讨论,这里要避免让来访者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咨询师替他们做的决定和选择。
每个人的任务和位置应符合关系中的合理和平衡,比如个案中女儿本来过多卷入父母的关系和情绪,在作业中给她的机会就是在一个远的距离上做个观察者;给爸爸的任务也能帮助他解脱对妈妈的愧疚;等等。
在作业和任务的体量以及呈现信息的方式上,不制造认知的复杂度,是在通常可接受的范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