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善亦須秋水無痕

網絡上出現一個發自浙江的視頻:一個好心的鄰居,看到對門的孩子穿得破舊,便把自己小孩沒穿過的衣服送給人家。第二天,她在垃圾桶邊見到自己送出的衣服,覺得“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心有芥蒂,便把照片發到網上。

看到這個視頻,我腦中迅速回閃出一個小時候的鏡頭。

我上三年級那年暑假,父親胃病嚴重,在家臥牀靜養。這天下午,家裏人都下地幹活了,只有我在父親牀頭陪着,翻看一本小人書。其時,大門敞開,門外日頭似火,暑氣蒸騰,苦楝樹上知了鳴叫,此起彼伏。父親靜靜地躺着,屋裏只有我翻動紙頁的聲音。

也許是孩子耳朵靈,正當我沉浸於書中故事時,忽然聽到外屋有些動靜,聲音很小,窸窸窣窣。父親此時側臥着,也聽到了聲音。我連忙大叫,“爸爸,好像有人!”急着就要蹬鞋下牀,看看外面究竟。

我這一喊叫,動靜沒有了。父親連忙向我搖手,示意我不要講話,不要發出聲響。

說也奇怪,我這麼一叫,外屋裏的聲音竟然沒了,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平靜。

正當我屏聲靜氣時,又有窸窸窣窣的聲音傳出。我十分緊張,不解地朝父親看看。只見他繼續向我搖手,並示意我坐着不動。

一會兒,好像有輕微腳步聲離去。我大惑不解,便對父親說:“好像是人!”父親這才輕聲說:“我知道,這是隔壁童爹。你這事不許往外說。”我十分茫然。

晚上,一家人圍坐着桌子喫晚飯,喝玉米糝兒粥。父親對母親說,“今天下午,童爹又來過了。”母親接口道:“我知道,糝兒缸有人動過,搲去了一瓢。”

我在一旁,連忙大聲說,“明明我聽到了聲音,爸爸不讓我喊,把賊放跑了。”

父親沉下臉來,“小孩子不要亂講,隔壁童爹不是賊。他到我家缸裏搲點糝兒,能算多大點事。一定是家裏脫檔,又沒有磨好的糝兒下鍋了。”接下來,父親說出的話,讓我瞪大了眼睛,“他這樣做,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不是一次兩次了。我們一住幾十年,他除搲點粯子糝兒,別的東西從沒往家拿過。”

接下來,母親開導我,“童爹一人單住,糧不夠喫。我們都是鄰居,住了幾十年,能幫還不幫他一把?他一大把年紀,老臉皮還不能戳破,平時送他蕃瓜山芋的,他還客氣不要。人常說,“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這事我們心裏有數就行。再說,這麼多年,人家也沒少給我們幫助。下雨天,幫我們收衣服;豬羊翻圈跑了,幫着到處找;就連你小時候,我們還常請他照看。人,要記着別人的好。從你爺爺奶奶年輕時起,我家糧缸就等於他也有份,跨過門坎,順手搲點粯子糝兒,他已經習慣了,我們家兩代人都裝着不知道,從來沒跟他較真過。”母親再三叮囑,這事小孩到外面不許亂講。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童爹去世了。在我印象中,他一直是我們家的好鄰居,我家幾代人與他和和睦睦。

俗話說,“鄰居好賽金寶”,“遠親不如近鄰”。怎樣處理好鄰里關係,遇事怎樣顧及別人臉面,這件事,父母親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

鄰里之間,我們既不能待人冷漠,“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見面視同路人,又不能沒有界限,把握不住分寸。即使是幫助別人,急人之難,也不能讓人覺得居高臨下,恩賜別人,需要注意維護別人的體面和尊嚴。

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留下這樣一幅對聯,告訴我們怎麼樣做人:“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聯句中所闡述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處理人際關係,處理鄰里關係,適用於我們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贈予行爲。

一個人的善意,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不經意之間,微風掠過,秋水無痕,是善良的最高境。

(2022年10月18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