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度”到“深度”:好讀書,也求甚解

我是唐斬,一個夢想以文字爲業的讀書人。

這是我的第【349】篇個人原創。

感恩關注,歡迎轉發。

好久沒寫讀書筆記了。剛纔隨手翻了一下,距離上一篇談讀書的文字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這讓這個號都開始變得名不副實起來——畢竟它最早建立的初衷就是爲了分享個人讀書感悟,以及一些必定帶着偏見的個性化思考。

並不是最近沒有讀書,書是一直都在讀的,只是最近的書讀完之後總是無法讓我產生更多的想法和觸動,所以也就沒有了硬寫讀後感的必要。這其中好書自然是有的,但再好的書也不可能讓每個讀者讀完之後都有一肚子話想說,或者願意拿出來分享,就像無論被多少觀衆推崇的優秀電影也總有人看完之後覺得無感。並不是電影或者觀衆不好,只是兩者相遇時並沒有碰撞出它和別人相遇時一樣耀眼的火花。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讀書的原則了,它概括起來就八個字:隨心所欲,興之所至。就是想讀什麼全憑一時喜好,完全沒有明確的目的與計劃。除了偶爾的“主題閱讀”,平常讀上一本時我完全沒想過下一本要讀什麼,也沒有幾天之內必須讀完某本書的自我要求。這可能跟性格有關:我以爲日常生活中按部就班的各種行程計劃表已經夠多了,所以不想把閱讀這件原本輕鬆愉悅的事也弄得如同列車時刻表一般機械死板,那太沒勁了。我想刻意保留一些生活中原本就不可預知的偶然性。

正因如此,這些年讀了許多“雜書”,甚至可以說在絕大多數閱讀時間裏我都是在雜書的海洋裏打轉。因爲口味太雜興趣太廣,自然就不可能對某個特定領域有太過深入的研究,最後就只能形成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雖然對於我們大多數這些領域之外的普通人來說,它們作爲平時的談資也足夠了。但是客觀來說,在閱讀這件事上,光有“廣度”是顯然不夠的,尤其在某些專業領域,否則就很容易變成“門門精通,樣樣稀鬆”的湊熱鬧的典型。看起來無所不知,其實全都是浮皮潦草。

因此接下來,我想把閱讀的重點放在“深度”上面。選定幾個真正感興趣的領域,然後一步一步從入門到精通這樣一路讀下去。雖然最後未必能真正精通,但肯定要比之前走馬觀花的閱讀效果要好。因爲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十分清楚這樣一個事實:任何領域只要你肯往深裏鑽研,其底層(幾乎)都是一門巨大的學問。所以古人才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山你註定無法全部攀登,那還不如事先選定少數幾座最感興趣的,然後儘量爭取在每一座都成功登頂。

許多年來由於我只關注閱讀“廣度”,只想着博採衆長,於是只能讀各領域最基礎最淺顯的作品(深的也讀不懂),這一定讓我錯失了許多精彩的真知灼見。今後我要更關注閱讀“深度”,把重點放在“術業有專攻”,這樣才能對感興趣的領域有更深入透徹的理解。這也算是我個人閱讀歷程中的一次小小的升級。其實“貪多嚼不爛”的道理誰都知道,只是現實中並不是每一次都想得起來,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無奈。

當然這並不表示閱讀的“廣度”就不重要——有時失了“廣度”就容易陷入偏狹——只是說每個階段都應該有優先關注的重點。對我來說,也許現在就是在閱讀上從“廣度”向“深度”過度的最佳時機。

其實無論是博採衆長也好,還是術業專攻也罷,我認爲這都不是閱讀中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一直在讀”。



《如是我聞》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查理·芒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