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這4種“消耗”你的人,清理你的圈子

文|張涔汐

昨天,學員羣裏一個粉絲提出了一個問題:

朋友總是找我借錢,前面借的沒有還,後面還要持續找我借錢,面對這種人該怎麼辦?

接着羣友們七嘴八舌各種討論,討論着借出去的錢多少的問題。

咱們今天啊,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遠離消耗你的4類人。

一類人:不斷消耗你的金錢的人

S姐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

身邊有一個朋友,每次都讓我請客喫飯買單,認識了多年,他沒有買過一次單,各種娛樂消費全部都是我結賬,我不知道這件事兒是不是我太計較了,我該怎麼辦?

我只給出兩個字:離開。

人與人交往並不是說這頓飯錢多少,歸誰出的問題。

而在於如果對方不能給你帶來價值,反而持續消耗你的金錢,這種社交姿態特別容易把別人當傻子。

這個世界上哪怕是你的親身父母,他們對你付出,還指望晚年你要盡到子女責任和義務,去照顧他們的身體,更何況朋友之間呢。

別人每付出去的一分錢,心裏都有一個賬本,當這個付出跟收益嚴重不對等的時候,都會離開。

《第二次擁抱》這部電視劇中,以前的全職媽媽方圓每一次跟各個媽媽喝下午茶,所有費用都是她買單,當她有一次無意聽到各位媽媽背後罵她是傻子的時候,立刻絕交了。

所以,當別人願意爲你買單,願意爲你付費那是真心把你當朋友。

但是如果你不斷藉此消耗別人的金錢,而沒有給予對等的回饋,結局便是分道揚鑣。

第二類:不斷消耗你的資源

《人世間》有這樣一段劇情,周秉昆的發小喬春燕每一次遇到難題,就去找周秉昆,嚷嚷着:

你哥不是當市長嗎,讓你市長哥哥給我幫一個忙啊?

然後被周秉昆拒絕了。

周秉昆的拒絕在於不想讓哥哥濫用職權,不想給親哥哥添麻煩。

周秉義曾經讓省長老丈人幫了一個忙,解決發小上大學的問題,結果就因爲這一件事兒,老丈人對周秉義很不滿意。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找人幫忙託人辦事兒,表面看起來別人好像是舉手之勞,但是人情社會關係複雜。

有些資源都是別人長期花了很多的金錢、精力、利益交換才得以維護,這讓別人看起來貌似只是一句話就解決問題了。

而求人幫忙,你每求一次就消耗了一次人情,每求一次就欠別人一次人情。

所以,面對那種今天找你託人辦這個事兒,明天找你託人辦那個事兒,然後沒有任何感恩之心,還要讓你持續搭上各種人脈、資源,背後還要讓你一個一個去還人情,這種消耗你的資源的人,儘量遠離。

第三類:不斷消耗你的精力和時間

我認識一個企業講師,他有一個原則:不參加朋友飯局,除非是自己組局。

他這麼回答:

我是企業講師,找我喫飯的朋友他們請我喫飯,在飯桌上說,“你給我出個方案唄,我企業現在該怎麼辦等等。”

我就是喫這口飯的,他們純粹屬於白嫖,想通過一頓飯搞定他們企業的問題。

我傻嗎?我就是靠時間、精力和智慧喫飯的人,他們這麼消耗我的時間我還有飯喫嗎?

同樣我的一個插畫師朋友小葉跟我提到一個案例。

一個朋友找到小葉要畫插畫,說反正你抽空的時候就幫我畫一個唄,我請你喝咖啡。

小葉回覆:

對不起,我不免費畫畫,如果你想讓我畫就付費,一幅插畫的背後凝結了我的時間、精力、經驗、還有學費,這些全部都是錢。

很多人總是喜歡去消耗別人的時間,白嫖讓幹這個幹那個,然後他們會說你閒着也是閒着,抽空幫個忙唄。

魯迅有一句名言說得太好了:

生命是以時間爲單位,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同樣的時間,我可以幹很多更有價值,可以換取報酬的事情,憑什麼花這個時間和精力,消耗自己的生命免費爲你付出呢?

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注重時間成本。

第四類、不斷消耗你的感情,給你帶來負面情緒

前幾天,我剛清除了朋友圈的一個人。

原因是他每天在朋友圈發泄情緒,懟天懟地懟空氣,我不想在朋友圈看到傳遞負能量的人,每天還要讓我花精力去消化。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誰在持續消耗我的情緒,快刀斬亂麻清除掉。

我曾經提過我的一個前同事,特別喜歡消耗別人的情緒的人。

怎麼消耗呢?

他特別愛抱怨,你跟他一起工作,每天都要接受他抱怨的負面情緒,發生一件事情他永遠從負面角度,用負面思維去思考,然後讓你不斷做心理建設,消耗你的情緒。

比如要見客戶突然下雨了,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他會吐槽:我就說別出門吧,你看看這鬼天氣。

離開公司後我再也沒有跟那個前同事有過任何交集,因爲受不了這種情緒的消耗。

我特別喜歡《人世間》周蓉說的一段話:

每個人的世界都很小,走的越遠,認識的人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人就那麼幾個,這幾個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一次性產品,便是你的生命,你怎麼能夠如此舍拿你出你寶貴的生命,跟消耗自己的人周旋呢?

真正的朋友不是單方面持續地消耗,消耗你的金錢、消耗你的時間、消耗你的精力、消耗你的資源、消耗你的情緒。

而是你投以木桃,我報以瓊瑤,相互滋養、攜手共贏。

張涔汐:頭髮雖長,見識不短;眼光雖毒,嘴巴不毒,以犀利的文筆,讓你的認知突圍。暢銷書《你的努力,是爲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