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57】《反脆弱》:不要完全把自己的健康交給醫生

在看醫生時,我們要怎麼做?切記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給別人。

我們只尋求能夠帶來非常大的健康收益,或者收益明顯超過其潛在危害的醫療技術,如毫無疑問必須動的手術或必須服的救命藥物。這是泰勒斯模式即根據收益而非知識來做決策。

在非線性情況下,簡單的“有害”或“有益”都不對,關鍵看劑量。

醫源性損傷的首要原則是:我們不需要有證據證明受到傷害,才能宣稱某種藥物或者不自然的治療方法是危險的。危害在於未來,而不是狹義界定的過去。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經驗主義,而不是天真的經驗主義。

比如反式脂肪的例子。人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了製造脂肪,並且相信他們可以做得比大自然更好。

化學家認爲他們的人造脂肪,在各個方面都要優於豬油或黃油。一是方便,可以從冰箱裏直接拿出來就用,而不用等它融化。二是經濟,因爲是從蔬菜中提取的;三是當時認爲反式脂肪是有益健康的。

而今天,我們知道反式脂肪被禁用,因爲它危及生命,是造成心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

還有一種是沙利度胺藥物,它本來是用來減輕孕婦的孕吐,結果卻造成了畸形兒。另一種叫已烯雌粉的藥物則不知不覺地損傷胎兒,導致女嬰成年後容易患上婦科癌症。

在這兩種情況下,益處似乎是顯而易見而且直接的,雖然這種益處很小,只是止孕吐,但是傷害會滯後多年纔會顯現,而且代價慘重。


所以醫源性損傷通常源於一種危險的情況,即其中的益處很小,但益處可見,而成本非常大,但卻是滯後和隱性的。

醫源性的第二個原則:非線性反應。

我們不應該讓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險;但是,對於那些被認爲處於危險之中的人,則應該冒更多的風險。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治療更嚴重的疾病,而不是無關緊要的小病。

在你病得很重的情況下,服藥的益處比醫源性損傷要大;而在症狀輕微時,其益處則相對很小。這意味着我們需要重點關注重病症的情況,而忽略病情並不嚴重的情況。

人的身體有神奇的自愈能力,比如一般的感冒,它一定是有個過程,不要着急吃藥、打針,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這個階段,只要你多喝水,好好休息,七天就會自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