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7】《反脆弱》:不要完全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

在看医生时,我们要怎么做?切记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别人。

我们只寻求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健康收益,或者收益明显超过其潜在危害的医疗技术,如毫无疑问必须动的手术或必须服的救命药物。这是泰勒斯模式即根据收益而非知识来做决策。

在非线性情况下,简单的“有害”或“有益”都不对,关键看剂量。

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是:我们不需要有证据证明受到伤害,才能宣称某种药物或者不自然的治疗方法是危险的。危害在于未来,而不是狭义界定的过去。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经验主义,而不是天真的经验主义。

比如反式脂肪的例子。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制造脂肪,并且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比大自然更好。

化学家认为他们的人造脂肪,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猪油或黄油。一是方便,可以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就用,而不用等它融化。二是经济,因为是从蔬菜中提取的;三是当时认为反式脂肪是有益健康的。

而今天,我们知道反式脂肪被禁用,因为它危及生命,是造成心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还有一种是沙利度胺药物,它本来是用来减轻孕妇的孕吐,结果却造成了畸形儿。另一种叫已烯雌粉的药物则不知不觉地损伤胎儿,导致女婴成年后容易患上妇科癌症。

在这两种情况下,益处似乎是显而易见而且直接的,虽然这种益处很小,只是止孕吐,但是伤害会滞后多年才会显现,而且代价惨重。


所以医源性损伤通常源于一种危险的情况,即其中的益处很小,但益处可见,而成本非常大,但却是滞后和隐性的。

医源性的第二个原则:非线性反应。

我们不应该让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险;但是,对于那些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则应该冒更多的风险。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集中精力治疗更严重的疾病,而不是无关紧要的小病。

在你病得很重的情况下,服药的益处比医源性损伤要大;而在症状轻微时,其益处则相对很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重病症的情况,而忽略病情并不严重的情况。

人的身体有神奇的自愈能力,比如一般的感冒,它一定是有个过程,不要着急吃药、打针,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个阶段,只要你多喝水,好好休息,七天就会自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