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京貧困女子》| 貧困是誰的錯

本書作者的工作是爲成人雜誌供稿,因此採訪了很多從事成人產業的女子。在採訪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些女子很多都陷於貧困的泥淖。後來他開始有意識地針對貧困這個話題展開自己的採訪,並進行連載。他的關於“東京貧困女子”主題的連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本書就是這些連載的集合。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個的故事,是那些陷入貧困境地的東京女子的人生故事。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女子陷入貧困首先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染上酒癮,患上疾病等。但是如果將其歸結爲主因,就未免太武斷了。隨着作者講述這些女子的故事,我們會發現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比如家庭因素。有些女子的家庭本身就不富裕,無法負擔孩子的學費,孩子在求學階段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只能一邊打工一邊讀書。然而打零工帶來的收入補貼實在有限,爲了不放棄學業,就有很多女孩子走上了出賣自己的道路,其中不乏名校生和乖乖女。


貧困家庭的父母們中,只有一部分人會重視子女的教育。另外很大一部分人對子女的教育毫無興趣,只會催促他們自立。

他們與一般家庭的想法不同,滿腦子只有下個月、再下個月怎麼活下去,所以,像子女教育這樣的長遠計劃,他們根本無暇顧及。


甚至還有家庭本身就有債務,孩子打工賺到的錢自己用都顯得不夠,但還要不斷補貼家用。如果這個家庭中還有生病的老人,出軌的父親,家暴的母親等問題存在,孩子就會對自己生活的意義產生根本上的懷疑。看不到希望的他們爲了賺取讓自己和家人生活下去的錢,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出賣自己。


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難到一定要出賣自己嗎?就不能踏踏實實工作認真還債嗎?


作者提到自從小泉政府開始,日本政府把很多工作外包,很多企業上行下效也開始同樣的做法。他們外包的工作,往往都是沒有發展前景,工薪待遇很低,沒有長期合同的工作。這些工作因爲就業門檻較低,往往就成爲了陷入貧困中的人的救命稻草。然而從事這些工作有時無異於飲鴆止渴。


因爲你無法從這些工作中獲得積蓄,這些工作提供的薪水就只是讓你活下去而已。就算是這樣的工作也不穩定,不管你做得多好,合同期滿就會和你解約,然後再去僱傭新人。年齡越來越大,專業技能停滯不前,沒有積蓄,如果再遇到家庭問題,身體問題,心理問題,人就會走偏走斜。


社會越來越追逐利益。政府只想着節約開支,甚至把助學貸款也交給私人公司辦理。根據作者的記敘,助學貸款利息3%。別小看這3%。就是因爲這樣的利息,很多無法從工作中獲得積蓄的人就變成了債務的奴隸。不少人用助學貸款上了大學,但是要還清債務要到40歲左右。在這之前,也僅能維持剛剛好過得去的生活水準。


而除了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在傳統上日本女性比男性更難找到正式的長期的工作。企業一般很少會特意將非正式聘用的勞動者轉成正式聘用,社會底層的人幾乎沒法爬上來。能夠拿到平均工資的普通女性,爲了每個月多賺一些錢讓生活能稍微寬裕一些,會去做成人業的兼職,這就是日本的現狀。


另外,老齡化社會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也有很大影響。根據日本政府公佈的數字,日本金融資產的百分之六十在60歲以上的人手中,更不要提不動產之類的財產。一方面老齡化社會來臨,老人需要年輕人的照顧;另一方面,大量的財富在老人手中,卻不與年輕人分享。中老年人手握社會財富,除了向年輕人購買他們的時間和技能,還購買陷入貧困的年輕人本身。這在作者看來是很大的社會不公。


貧困讓女生出賣自己的身體,讓男生們涉足犯罪,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損失。在日本,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數量從1999年的204.1萬人,激增到2014年的392.4萬人(根據厚生勞動省調查數據)。


也許有人會想,如果在東京生活這麼難,爲什麼不去其他二線三線城市發展?


其實工作崗位不足不是某個城市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二線三線城市消費低一些,然而工資也更低,工作機會也更少。甚至很多來到東京的貧困女子,正是因爲在家鄉活不下去纔來東京找機會的。


前段時間網絡上去鶴崗買房的話題熱了起來。房價便宜,不用揹負房貸的債務,生活節奏慢,這讓很多在大城市陷入內卷和疲憊的年輕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然而鶴崗並不適合每個人。比如我看到一個做美術設計的人,在鶴崗生活得很好,因爲他的工作大部分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如果你沒有類似的條件,想在鶴崗本地找工作養活自己是很難的。鶴崗連本地的年輕人都留不住,你來湊什麼熱鬧呢。


社會大環境如此,家庭又不給力,自己揹負債務陷入貧困,陷入長期透支和疲勞,身體和心理都飽受摧殘,生活在東京的很多女子就這樣陷入了貧困的泥淖。


我們又如何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