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渣到東京大學學霸:原來正確的讀書方法纔是會學習的祕密武器! 讀書中 讀書後

看到好多讀書的小夥伴都在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呢?”“爲什麼看了這麼多書記住了卻很少?”

這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擾的問題,這幾年我也是自認爲看了不少書,劃線、做筆記,看似很認真的啃書,但是回頭一看看過的書,發現記住的卻很少。

直到我看到《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提高的祕密武器》,我才明白原來看書,它不是簡單的看書,而是要深入思考;它不是全盤接受,是帶着疑問,去探索,主動閱讀是關鍵。

作者是來自東京大學的一名學生西岡一誠。他在一所普通高中就讀,高三的成績一直不理想,但他立志要上東大,他在高考兩次失利後,突然明白“努力學習的目的不是增加知識量,而是爲了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經過摸索和實踐,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終於如願以償地考上了東京大學。

《高分讀書法》是他在復讀期間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到了東大,與優秀的人爲伍,更是驗證了原來提高思考力和讀解力就是提高學習成績拿高分的祕密武器

讀書的目的爲了學到知識,提升能力,助力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作者提出“只需改變閱讀習慣,思考力和讀解力都可拿下!”在書中作者把思考力和讀解力細分爲五種能力:

讀解力:快速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書本讀透的能力;

理論思考能力:從更深的層面理解文章,能夠清晰地把握書中脈絡的能力;

歸納能力:從書中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他人觀點的能力;

客觀思考能力: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件事,對持有不同觀點的人也能表示理解的能力;

應用能力:在具體的場合中應用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的能力。

西岡一誠在書中運用實例、演示等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我們可以把它劃分爲讀書前、讀書中、讀書後三個階段。


想像一下當我們一腳踏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森林是什麼樣的情景?在這裏,我們不知道前路是什麼,也不知道會碰上什麼物體?這種感覺是不是讓人覺得迷茫,不知道最終的目的,走到哪算到哪。其實讀書和在漆黑的森林裏迷路是一回事。

在森林裏,如果沒有火把,我們腳下的路就會有阻礙;讀書的時候,如果沒有線索,作者的意圖我們就不會明瞭,讀完了一本書,收穫相應的也不多。

《高分讀書法》作者提出我們書讀不透的原因,是因爲90%都沒有提前準備好。

讀書準備一

裝幀閱讀法---獲取線索就是它

當我們拿起書本讀書的時候,也來點儀式感吧,既然相遇了就是緣分,那就好好地看看它,從書的裝幀(封面、腰封、封底等)中獲取充分的信息。你從書名中獲取了什麼信息?在腰封上你又想到了什麼?作者你瞭解了嗎?用便箋記下來吧,越細越好。讓它們作爲我們進入森林的火把,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前面的路上亮堂了,但如果沒有地圖,我們還是有迷路的危險,地圖的指引,它會讓我們對目標更清晰。

讀書準備二

做假設--本書的全貌“地圖”

你的“起點”和“目的地”是哪裏,只有你自己清楚,不要擔心這張“地圖”的完美,每個人的讀書方法、想獲取的內容也不同,所做出的假設肯定也不一樣。把你的讀書目標、具體方法、閱讀起點跟着自己的心做出一張專屬自己的“地圖”吧!當然書中的世界總會帶給我們許多發現和驚喜,不要害怕修改“地圖”,只有及時修正,才讓我們走得更遠。

火把只能照亮腳下的路,但地圖可以讓我們看清楚整個森林的佈局。使用裝幀閱讀法獲取微觀視角,使用做假設獲取宏觀視角,兩者相輔相成,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文章,都能讓我們把握書中的整體脈絡。

有了前面的充足準備,讓我們打開書本和它好好交談吧!

讀書中

採訪式閱讀—“記者”的思維

當我們以讀者的身份去閱讀書的時候,我們總是被動的獲取信息,發出“原來是這樣啊”,我們的大腦就會誤以我們學會了,其實這段記憶是不深刻的;我們只有主動閱讀,在看書的過程中,帶着疑問,一邊思考,一邊做筆記,那些知識才能內化成我們有用的知識。

當我們進入書本的角色投入其中,去體會、去領悟,我們更能發現書本中的感情世界,也更能察覺文章清晰的脈絡。

現在的網絡這麼發達,信息資源那麼豐富,爲什麼我們的知識量還是不見增長呢?充其量它們只是信息,不是系統的知識,我們接收到的只是浮光掠影,所以讀書纔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選擇。

當好記者就要邊讀邊問讀書前,關注作者有疑問的問題,找到那些答案,特別是對作者開篇提出的問題、對書中對應多種答案的問題、另外還存在一些爭議的問題,我們更要好好地記錄,以便確定作者的文章脈絡。

當書中還有些疑問沒有得到解決,無法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時,我們可以採取求解閱讀法,我們可以採取拓展的方式去找到解決的答案。

採訪式閱讀不但提升我們的獨立性思考,同時也增強了讀解力。

整合閱讀法—找出作者意圖,說話說重點

有好多時候,我們看完一本書,意猶未盡,想馬上捋一捋,寫篇筆記或書評,到了這個時候卻卡殼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它是我們沒有把握好文章的脈絡,沒有讀懂這本書。

那要如何破局呢?作者提出來學會用簡單的話概括讀過的內容。

作者生動的把書比喻成一條魚。魚有一個腦袋、一隻尾巴、中間一根魚骨把它們連接起來;文章也是開頭、結尾、中間一條線,把觀點連接起來,那些各樣的例證、名人名言等,都是附在魚骨上美味的“魚肉”,它們只是爲了吸引我們閱讀而寫的內容,作者想表達的也就是“魚骨”。所以我們要學會“骨肉分離”,剔除“魚肉”之後的“魚骨”纔是作者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我們要整合的內容。試着把它寫下來吧,這種方法叫做“摘要閱讀法”。


摘要閱讀法具體方法:

1、可以從每一節、每一章中尋找最具概括性的句子;

2、基於已找出的句子概括本章或本節的核心觀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控制在30個字以內表達出來;

3、基於以上這些概括句,寫出一本書的概括句,字數在140字以內。

剛開始實踐這個方法的時候,可能都會覺得挺困難,覺得“這個怎麼能精簡”,其實當我們操作得越多,它會提升我們的概括、歸納能力,在生活中與人交談我們更容易說話說重點。萬事開頭難,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在書中作者讓我們根據自己寫出的摘要,推測出後面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這也是“推測閱讀法”。推測閱讀法其實也是幫助我們順利地找到“魚骨”。

整合閱讀法是我們高效、準確地找出作者表達出的觀點,並進行整合的好方法。

檢驗閱讀法——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

“盡信書不如無書”,作者提出檢驗閱讀法其實也是避免我們看書走極端,書中的觀點都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聽取一個人的意見不如聽取多人的意見,作者提議可以同時閱讀相同話題的不同書籍,並介紹了兩種具體的應用方式:平方閱讀法和交叉閱讀法。

平行閱讀法是選擇內容相同,但觀點有差異的兩本書,因爲內容相同,更可以找到它們的相通之處,我們可以在書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結合多方面去分析它們不相同的原因,這種方式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會輕易否認別人的觀點,而是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事物。

交叉閱讀法是在平行閱讀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從兩本書中找到不同觀點間的交叉點的方法。“兩個觀點究竟存在什麼差異”“發生分歧的地方到底在哪兒”。

通過交叉閱讀法找到書中不同點,把它記下來,通過分析你不僅會明白分歧的具體點在哪裏,在讀新書時,這些交叉點也可以發揮其價值。當我們看到不同的作者對觀點的看法不一致時,也無形中擴充了我們的思考面。

說到底檢驗閱讀法拓展了我們的視野,鍛鍊我們的思辨能力,讓我們從多角度去看待同一個事物,讓我們的知識量越來越豐富。

讀書後

議論閱讀法--活學活用

平時我們看書時的時候總是會提出“有輸入就要有輸出”,“輸入”是從別人那裏獲取的信息;“輸出”是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向外界表達、傳播。

不要忽視“輸出”,只有當我們能把讀到的內容掰開了、揉碎了,用自己的觀點有邏輯地表達清楚,那纔算是我們理解了書中的內容。

我們用裝幀閱讀法推測書中的內容;用採訪式閱讀法向書提問;用摘要閱讀法概括書中的內容;用平行閱讀法審視作者的觀點......這些都是輸出。

但是,在閱讀完全書後還在加入自己的感想、議論,這纔是最後的關鍵,也是你能不能將書中的知識活用的試金石。

在“輸出”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項,我平時閱讀完總想着要寫篇筆記或書評,但是下筆總感覺挺難。一本書總是翻來翻去,卻不敢動筆。後來一想,寫也是思考的過程,不去寫,就永遠寫不好,寫了你纔會知道,這是對知識的梳理過程,不要害怕寫出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寫就對了。

寫到最後

這些年看了這麼多書,第一次深刻地理解讀解力和思考力對閱讀的影響,不要去“看”書,是我最大的收穫。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世界這麼大,因爲有書,我們可以透過書本看到這個精彩的世界,也可以與大師進行對話。讀書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雖然《高分讀書法》這本書出自一位大學生的學習方法,但是他的學習方法適合所有讀書的人,讓我們與書本來一場TALK!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