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從讀者變記者的方法!

我希望大家“不要看書”。讀解力優秀的人,從來都不會讓自己“看書”。
---《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提高的祕密武器》西岡一誠

這兩年我從來沒有間斷過讀書,也做了很多筆記,但合上書, 回顧書中的內容我感覺記住的很少,寫作更是無從下筆。我一直很困惑,也一直在尋找適合我的讀書方法。直到最近看了西岡一誠編寫的《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提高的祕密武器》以下簡稱《高分讀書法》,我才明白,我只是在“看書”,這種看起來很努力,其實很低效的讀書方法,不但讓我在知識的獲取上毫無收穫,而且還浪費了我不少時間。

西岡一誠是東大的大學生,他高中的時候成績不理想,但是他的目標是進東大,在他經歷了兩次高考失利後,他突然明白“努力學習的目的不是爲了增加知識量,而是爲了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改變了他的讀書方法,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每次讀書都會和書進行一次深度交流,慢慢的他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也提升了思考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夢昧以求的東大。

《高分讀書法》是他在復讀期間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到了東大,與優秀人的爲伍,更是驗證了原來提高思考力和讀解力就是提高學習成績拿高分的祕密武器。

爲什麼西岡一誠不讓我們“看書”呢?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對課文劃重點、記筆記、寫出中心思想,它的意義也在於讓我們對課本更好的瞭解和掌握,如果上課不做筆記,盯着老師,聽着課,不去思考,被動的接受信息,那些知識不內化,是起不到效果的。

讀書如果僅僅用眼睛看,而不用心去思考,去理解,讀過的記憶就不會留存。這不正是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嗎?看過的書,再拿起來,裏面講的具體內容都蕩然無存了。

那如何解決呢?

作者提出在閱讀的時候僅僅成爲一個讀者還不夠,還要用記者的思維去讀書,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做筆記,與書本進行一次深度的交談,這樣不但提高了我們的理解力,而且記憶力都會加深,這就是它在書中介紹的採訪式閱讀法。

南宋朱熹曾經寫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說的就是同一個道理。

平時我在閱讀中,喜歡緊跟着作者的節奏,等作者把事情解釋清楚過後,心裏就會發出感嘆“哦,原來是這樣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在書中提出的採訪式閱讀法,是從被動變主動,我們對作者的觀點不要全盤接受,要對它進行篩選和質疑,“作者爲什麼這麼說呢?”“爲什麼會是這樣呢?”當我們主動去了解,這些信息才能變成知識,爲我們所用。

採訪式閱讀法該如何像記者那樣邊讀邊問呢?

當記者在與作者交流的過程中,坐姿也要有一定的嚴謹性,作者提出讀書的姿勢和寫字差不多,寫字的時候我們將執筆的兩根手指放在視線前,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那裏,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兩手撐開書本,攤在視線之前,邊翻邊讀,不知不覺間注意力就提升了;還有一個姿勢是前傾,當記者與受訪者交談時,他們身體總是會盡量前傾,這樣他們纔會獲取更多的信息,當我們舒展後背,身體前傾,和書本進行交流時,是不是讀書效果更佳呢?

在閱讀中我們要學會邊讀邊問,具體的方法有四種。

第一:看到疑問句的時候,我們要特別關注,因爲後面作者會有相應的解答;

第二:在書中如果發現有疑問的問題,在書中對應的地方貼上專屬顏色便箋紙;

第三:假如在書中發現了問題的答案,立刻用另一種專屬顏色的便箋紙貼在相應的頁面上,(可以在對應的疑問和答案紙上編上相同的數字);

第四:當書中出現了一些重點問題時,要單獨用筆記本記下來。重點問題也有幾種,1、作者在開篇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或者是開篇沒有提到,但又是全書的核心觀點;2、在書中對應有多個答案的問題;3、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如“長得美”或“長得帥”等關於審美判斷的問題;“必須要這樣做”之類的強烈主張;“可能在未來......”等未知的問題。

當我們帶着問題去閱讀的時候,我們會一邊思考題目,一邊探尋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書中的內容也更加容易理解了。

當我們終於從一名讀者變成了記者去採訪一本書的時候,就更容易進階到求解閱讀法,求解顧名思義就是要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碰到有疑點的地方,我們會想作者的觀點真的是可靠、可信的嗎?他的依據來自於哪裏?還有別的異議沒有?當我們對書本產生了疑問,說明我們已經跳出了作者的思維,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疑問更值得我們去深挖,當我們從各方面去獲取答案的時候,這些系統的信息會成爲我們的知識寶藏。

《高分讀書法》裏面介紹的採訪式閱讀法有沒有令你心動,讀了書,如果不實踐,不應用,就等於沒有讀書,一種讓你增長知識又鍛鍊思考力的讀書方法,一定不要錯過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