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纳瓦尔宝典》(3)

人人都想获得幸福,但又不知道幸福是何物;我们时常感到快乐,但又觉得幸福遥不可及。

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次调查,询问中国老百姓:“你幸福吗?”得到的是一堆“神回答”。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太知道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甚至无视幸福,也鄙视他人谈论幸福。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在《心流》中提出幸福就是一种心流状态,在这种体验下,人们投入忘我,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为幸福是一种选择,“如果不爱了,那就去爱吧!”;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解释为接纳生活“本该有的”的模样,保持平和;彭凯平教授《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认为幸福是一种追求积极目标,勤于创造的快乐。《高效休息法》、《正面的奇迹》、《当下的力量》则认为活在当下就是幸福。

在《纳瓦尔宝典》中,纳瓦尔认为幸福是一种可以依靠后天努力习得的技能,就好比我们通过锻炼来强健体魄,通过吃饭来摄取营养一样。这个观点,我认为与《终身成长》不谋而合。

既然是可以学习的技能,就必然拥有学习方法和技巧。一言以蔽之,养成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包含五个层面,借用彭凯平教授的“五施”来概括,分别是:

1、言施

言出必行

减少评判

2、身施

身体健康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选择5个正确的人做朋友

参与正和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

3、眼施

发现美的眼睛

4、颜施

时常面带微笑

5、心施

正向思考

减少秘密

学习洞察冥想,弄清楚思维的运转

要养成好的习惯,我们要如何做呢?

很简单,只要简单的四步骤,明白要什么(what),明白怎么做(How),将计划广而告之,知行合一

这里让我想到了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曾国藩,17岁开始烟不离手,21岁进入“连斌书院“后,因抽烟受到“院长”的痛斥,遂立志戒烟。坚持2个月后,受不了周边烟友的诱惑,终告破戒,第一次戒烟失败;总结失败教训的曾国藩,为了改善戒烟环境,随后转学到“岳麓书院”,并且销毁烟具,立flag,写信找见证人...奈何人生常有得意失意时,唯抽烟以自慰,第二次戒烟失败;31岁的曾国藩开始学习“静功”,32岁的一天夜里,独自一人,销毁烟具和烟叶,写下《日课十二条》:1主敬(心不乱)、2静坐(每日半小时)、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粘恋)、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5读史(廿三史)、6每日反省(写日记)、7写诗文(专业课)、8谨言(戒多言)、9养气(浩然正气)、10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11练字(笔墨应酬做练字对待)、12夜不出门。他用12条军规替代了戒烟这件事,将“自省”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最终实现人生(自省)境界的超越和升华,并其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半圣之资!

纳瓦尔也制定了四条价值观,分别是:1、做真实的自己2、采用复利思维生活和交友3、赞同平级关系,而不是等级关系4、不用愤怒的态度面对人和事。

最后想借用纳瓦尔的话来结束“健康、爱和使命,以此为序,其他的都不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