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讓我明白的道理

好久沒有做過飯了,今天,趁着孩子不在家,決定給自己做頓好喫的。

做什麼好喫的呢?快速在腦中搜索了下菜譜,由於庫存信息很少(畢竟好久沒做了),半天沒找到美食的模樣。沒辦法,只能求助下廚房。

打開下廚房,先考慮難易程度,再到工具和材料。本想用空氣炸鍋做個蛋糕,但是一看材料,缺一個奶酪。就算早上下單買,也要到下午收貨了,選擇放棄;又看上了一款果蔬幹比較簡單,發現缺黃油。再看,中餐要不就是太油,不健康;西餐要不就是太複雜。作罷,檢查冰箱找到了媽媽做的香腸,還有一個土豆,直接炒菜做飯喫。

好久沒煮飯了,今天煮了半杯米,憑經驗放了沒過手高的水,結果,到點後,是粘稠狀,水多了。我還一度懷疑是鍋壞了,又煮了一遍,結果一樣。我很納悶,煮飯這麼簡單的事,怎麼都不會了?《考試腦科學》提到的一句話,讓我明白了緣由。人的大腦是個耗能“大戶”,爲了節能,它只會把重要信息長久保存,比如:生老病死,而除此以外的事情,都會被遺忘。煮飯這件事,我算算已經有好多年沒做過了,多少米兌多少水的經驗還停留在很久以前,按照遺忘曲線的原理,我忘記了這些事情好像也挺正常的。這次煮飯失敗了,正好讓我看到記憶的本質——反覆試錯。爲了煮好飯,我決定多做幾次,總會成功做出我喜歡的軟糯可口的米飯。

煮飯如此,學習任何新技能都是一樣的。反覆反覆再反覆,你總能遇到剛剛好的那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