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隨筆:《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有感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間的橋樑。如何與孩子相處,學校裏沒有教過,我們只能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好的管教,家庭和睦;不恰當的管教,常常引發家庭大戰。

菲利帕.佩裏提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對孩子的反應負起多少責任,是親子教養的關鍵。

一、我們對孩子的反應負責

我一直認爲,與孩子之間的戰鬥,源於當下環境、事件、情緒等多種因素的疊加效應,卻不知道這些原因都是冰山一角,真實原因來自在孩子這個年齡段時候的我們所受到的教育,遭遇過的心靈創傷,或者潛意識對事物的認知。

回顧了一下,我對女兒發火最多的是女兒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把玩耍當做了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放學一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做作業,而是玩。等到晚上了,又來趕作業。我很惱火!曾經苦口婆心地勸說,效果甚微。想想我的童年,作業第一,其他都是靠後的,因爲,媽媽告訴我“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個觀念深耕我的認知,現在我也把它無形中傳遞給了女兒。而女兒選擇先玩後做作業,與我一貫執行“學習至上”的認知完全不一致,才導致我很生氣。

二、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自我批評是自我否定的強化表現。自我批評的習慣也會傳遞給孩子,內在的不自信,表現於外部的不行動。比如,很想學習游泳,來到水池,內心一直否定“我做不到”,於是,不敢下水,這樣,游泳是永遠學不會的。內心有夢想,但是,卻一再不敢走出舒適圈。結果,就是“夢想也只是夢想,永遠無法夢想成真”。

既然,自我批評的不自信,不恰當的情緒反應對孩子傷害很大,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改變。

這裏,有四個步驟幫你改掉壞習慣。

拉線頭:找出批評的聲音源頭。

求接納:別理會那個聲音,也不要和它爭論,把它視爲一個難相處的人就好。

敢突破:走出舒適區,去做內在批評者說你做不到的事情,你會因此找到更多的自信。當你開始懷疑自己時,就回想你做到的事情。

勇改善:意識到你把自我批評傳給孩子的危險。

做到以上四步,你的內心將無比豐盈,傳遞給孩子也將是滿滿正能量。

成爲好父母的行動三部曲,記得做到:

管理情緒,追溯原生區

主動改變,走出舒適區

尋求共生,找到和諧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