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模式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看到固定型思維模式對親子關係影響的案例,給了我一些啓發。

與母親關係不太融洽,也是曾經困擾作者的一個問題。

在不融洽的關係中,我們傾向於認爲是對方的錯。

作者也認爲自己的母親不愛她,因此作者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責備她母親,並且爲此很難過。

但是後來,️轉折在於她不再滿足於自我保護,而是希望她母親擁有充滿愛的關係。

而且,她意識到,在這段關係裏,她至少擁有一半的掌控權。她可以成爲愛她媽媽的女兒,不管她的母親怎樣表現,她都做得比以前更好。

結果,她成長了很多,也學會如何減輕痛苦,並且勇於向前,去改善她們的母女關係。三年後她的母親對她說:“如果以前有人和我說我不愛我的孩子,那我一定覺得那是對我的侮辱。但我現在意識到那是事實。也許是因爲我的父母不愛我們,也許是我太關注自己,也許是我不懂得愛是什麼。但現在我終於懂得了什麼是愛。”

從那以後,作者跟她的母親關係越來越密切。


✍我有點豁然開朗。一直困擾我的母女關係問題,似乎有了突破的方向和指引。

作者把“對母親”的期待,轉向對自己的要求,因爲一半的掌控權在於自己,而不管母親怎樣表現,關注點變了,痛苦也減少了,但是結果卻越來越好。

這也符合我們很難改變他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相較於要求或者強迫他人做出改變,更容易的是改變自己的道理。

✍我的經驗:

我自己也一直對媽媽不滿,認爲她不理解我不支持我,對我太苛責,不心疼我而陷入痛苦情緒中。

經常爲兩個人的相處不融洽而很受挫。現在看來,我也處於“向外求”的狀態,期待媽媽能夠改變,按照我的意願去想和做,但是往往事與願違。


✍我的行動:

要改變,就要轉向“內求”,我自己做出改變。不管我媽怎樣表現,我做好自己。我要給她更多理解和關心。

而且,我一直以爲的我媽不疼愛我,可能就像作者母親所說的,也許是因爲她自己缺失了愛,想得到更多愛所以更關注自我而顯得自私,也因爲缺乏,所以她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愛,也就無從給予。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用行動表示對媽媽的關愛。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傾向於批評和指責他人,認爲自己纔是正確的,經常沉溺於痛苦中。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放棄責備他人,轉向未來,繼續前行。

✨在一段關係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讓人擺脫責備,轉向理解問題,並且想辦法解決它,修復關係。

其實也是那個道理,遇到問題要解決,而不是陷入對錯之爭,指責權力之戰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