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班記】這個暑託,我們幹了啥


炎熱的七月終於過去,爲期20天的暑期託管也正式宣告結束。想必很多家長都想知道,這20天來,42個孩子和我,我們究竟做了些什麼?在教室裏上的是什麼內容?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回答,我會選“寫”。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回答,我會選“讀寫”。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回答,我會選“讀寫說”。

正如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人也只有在寫作中才能學會寫作。秉持着這樣的信念,我把教學生寫作作爲了此次暑託課程的中心任務。

可以說,學生在這20天裏所寫的內容幾乎相當於過去一個學期的習作量。如此大量的練筆,素材從哪來?正如我一以貫之的原則,寫作源於生活。寫作素材當然也取之於生活。

生活在校園,就從校園中的事入手;生活在課堂,就從課堂中的事入手;生活在家裏,就從家裏的事入手。

暑託期間,我們進行過課堂上的專題寫作訓練如觀看名著電影,撰寫觀後感。剛開始,學生丈二摸不着頭腦,不知從何下手。我便引導他們從對比電影與書籍的異同這個角度切入,又或者是模仿寫讀後感那樣先概述整體內容再發表個人感受,還可以通過捕捉細節鏡頭談對人物的理解。

以及聽名人故事撰寫聽後感,我的本意也是希望通過介紹名人生平傳遞給他們一些精神力量。進行寫作指導時,我將重點放在提醒他們從歸納名人個性愛好、生活環境以及工作狀態與其事業成功的關係入手,進而總結出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從中汲取成長養分。

我們還進行了每週一記的專項寫作訓練。每到週五,我都會帶着孩子們先一起回顧與梳理這一週的學習內容,然後或總結綜述比如《一週的收穫》或挑選亮點事件比如《我們班的西瓜“接力賽”》《解鎖我的新技能》《曬在教室裏的廚藝》,全班統一標題,規定字數,現場完成。

在這樣的書寫中,(如果長期堅持),孩子們一方面可以逐漸形成對自己生活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慢慢使自己語言表達更爲通順流暢。(目前,語句不通是學生習作中的最大問題)

偶爾,課堂或班級中的突發事件也會成爲孩子們筆下的寫作素材如餘鉑辰奶奶送來的果粒橙硬是被滯留到了第二天才分發,此事影響很大,當然要被寫成文字。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萬世磊一下課就在我耳旁唸叨“老師,如果發了果粒橙給我們喝,是不是也要寫作文?那你還是不要發給我了。不行,如果我不要,你一定又要叫我寫不要的理由和感受。天哪,我好糾結啊……”其實我當時真沒那樣的念頭,他的唸叨提醒了我也使我突然感受到孩子們已經有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意識了。

以及有個週末我佈置全班同學在家給同學發郵件,對於人生中的第一次發郵件,這麼特別的事,當然也要被寫成文字的了。就這樣,我們一邊熱熱烈烈地生活着,一邊熱熱烈烈地寫作的。寫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寫作。

如果說寫作是輸出,那麼閱讀就一定是輸入。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語文學習的常識。大量訓練寫的同時,我也強調學生要讀書,除了鼓勵他們自告奮勇寫好好書推薦稿來找我拍視頻外,我還要求他們每個週末讀一本課外書,週一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談談心得,不愛說不敢說的可以先寫稿,寫好了再上臺來說。讀與寫、與說便這麼自然地聯繫在了一起。

每一次,看着他們在觀賞完一部電影、聆聽完一個故事、共讀完一本繪本後埋着頭奮筆疾書的樣子,我就在想:此刻,他們的心中是有着怎樣的情感波濤在洶湧啊?

每一次,聽着他們就電影或故事或繪本或書籍中的內容各抒己見,我就在想:這樣的理解是源於他生活的經驗還是閱讀的積累?

但,這樣的寫、這樣的讀、這樣的說,不管哪一次,無論如何,也總有人是沒有完全投入進來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友善提醒與包容鞭策。或者不限定時間,或者不規定字數。儘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愉悅與寬鬆的環境中構思、寫就。寫作最忌諱逼迫,如果一味強求就會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

雖然天氣很熱,雖然上課疲憊,我依然感慨有這樣一段完整的時光,可以不考慮教學進度、不顧及考試壓力、不用刷題講練習,而只是單純地、盡興地沉浸於閱讀與寫作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