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居家小記

生活常有意外,也時常讓人驚喜不已。

8月26日,原本在家期待着第二天由區作協舉辦的寫作培訓、採風活動暨代表大會時,突然收到朋友發來的消息說隔壁區發現疫情,可能我們區也會受到影響。畢竟物理距離近,脣寒齒亡。

我下樓去超市買菜,卻發現門口的購物推車、提籃放置處早已空空如也,大家都在準備囤物資了。這是封城的預兆!

果不其然,下午兩點左右,各社區的核酸檢測開始了。還有人在陸續往超市趕,但我估計那裏應該沒啥菜了。微信羣裏,原本已經準備妥當的活動也被告知要延期。

第二天一早,官方靜態管理通告正式發佈。就這樣,我們再次開啓了閉門居家模式。

相比前兩次,我已經坦然淡定了許多。家裏一點存貨沒有,我也不像以前那麼慌張了。冷靜的背後是我們整個社區、城市、政府防疫能力的增強。我相信大家不會再手忙腳亂,只要按部就班,遵照各項通知執行即可。

靜態第一天8.27,小區物業羣就發佈了網上購菜鏈接。核酸採樣點也從隔壁小區門口轉移到了我們自己小區裏面。

第二天8.28,繼續全員核酸,第三天8.29,城區繼續全員核酸,各鄉鎮沒有安排。同時,部分區域開始解封。我也打聽到小道消息說再過一天城區也解封。第四天8.30,仍然是城區全員核酸,鄉鎮沒有安排。

第五天也就是今天8.31,我於凌晨一點差幾分的時候醒來,真的看到了羣裏發出的解封通告。於今日早晨5點30分開始執行。

也就是說此次靜態管理我們只持續了4天,上次是13天,再上次是29天。封的時間在縮短,一方面是防控能力的增強,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大家已經內耗不起。交通停止,經濟停止,工作娛樂都停止,人心卻更焦慮、空虛、躁動了。封得越久,要維持靜態所消耗的成本就越高。

但,與之齊步的,疫情發生的間隔時間也在縮短。2021.11到2022.5相距5個月,2022.5到2022.8末相距差三個月。疫情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人類也在慢慢適應它的存在,並逐漸趨向與之和平共處。

我在思考,我們如何才能徹底阻斷傳播鏈?每次疫情的發生要麼是境外輸入所致,要麼是本土互相感染。作爲市民,日常怎麼做?如何防?我希望能有明確具體的招術。

自從上次靜態管理之後,核酸檢測便進入了常態化階段。組織學生核酸又成了我們教師的一項工作。間隔時間三五七天不等,只要有通知,就要做。

陳述完意外,再來記錄下驚喜。一篇寫於去年三月的教育隨筆此次疫情期間在教師苑公衆號發佈了。且還收到了稿費120元,好玩的是先收到稿費,後面纔看到文章推送。這究竟是個怎樣的平臺?

說來話長,原本我自己關注的公衆號裏壓根沒有這個教師苑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微信開始出現自動推薦功能,也就是說它會推薦一些與你平時所看的文章相同類型的公衆號的鏈接。我也是在無意中被它的幾篇文章標題所吸引進去閱讀之後,也不知道是在具體的哪一天,關注了它的公衆號。

大約是在8月22號的時候,我在瀏覽公衆號的時候發現教師苑推送了一則徵稿啓事,可以寫與學生的故事、對教育的看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教育故事等。

我立馬想起自己曾經寫過一篇與學生相關的文章,衝着文末那句“凡是參與者均可獲得六本《中國教師》雜誌”這一誘惑,然後照着上面的郵箱把文件發送了過去。

8.25晚八點半左右,我收到了一封編輯的回覆郵件。郵件告訴我說,文章被選中了,希望我能夠提供諸如作者簡介,個人生活照以及銀行賬號之類的信息,並告訴我後期還會給寄送禮物,要我提供地址。

坦率地說,看到文章得到編輯的認可,我還是感到挺欣慰的。又得知還有禮物以及稿費,真覺得非常驚喜和驚訝。這應該算是第一次在微信平臺領取稿費吧?以前那種讀者打賞的不算。一直以來,我在教育類微信平臺發佈稿件,對方都會以贈送書籍作爲回報。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式。沒從想過會有稿費,那是紙媒纔有的待遇。

按要求回覆好郵件後的第二天上午,我的銀行卡就出現了一筆進賬。這速度!第三天,該公號推送了我的文章。原來我的是第一篇被推送的啊?徵稿啓事有說明會從所有投稿者中擇優十篇,難道我就是那幸運的十分之一?還是投稿的人少?

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具體擇稿標準,但我將文章轉發在朋友圈後,得到了朋友的好評。她們都認爲故事很動人。我相信編輯也一定這麼想。

這個故事就不是我今天要寫的主要內容了,在此省略。我從這件事得到的感受是:(其實好像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寫文章從來不是爲了發表,出於本能悄悄寫下的文字,總會在不期然間就見到了陽光。出現在他人面前。

往往不爲發表而寫的文章,卻最有發表的可能。相反,很多時候,特意圍繞徵稿主題來寫的,反而不一定能成。我的很多經歷就是這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