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编应用题

自编应用题是大班幼儿学习 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活动的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加减并为抽象的加减运算提供充分的表象基础。但在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在编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表现在情节上:幼儿往往被一件事情的情节所吸引,如同讲故事一样叙述情节,而忘了要编应用题必须要讲两个数的关系问题。2.表现在不会提问题上,幼儿在编题的过程中往往是描述应用题,把结果直接告诉了大家。3.光会口述,不会用符号进行表征。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思维发展规律,遵循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1.学习描述口述组成的分合式,了解应用题的情境遍述。

数的组成是幼儿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数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加强对数概念的认识。其实,我们在进行数的组成时就和应用题开始打交道了。我们在进行数的组成时,一般会用实物操作或图例的方法,引导幼儿写出某一个数的分合式,同时还要求幼儿描述操作的过程。如:草地上有 5 朵花,2 朵红花,3 朵黄花,或草地上有 2朵红花,3 朵黄花,草地上共有 5 朵花等,所以可以得出 5 可以分成 2 和 3 这一分合式。幼儿在得出分合式后,我们要求幼儿给分合式冠上另外的情节,来描述分合式的数量关系,如:花园里有5只蝴蝶,2 只红蝴蝶,3 只黄蝴蝶等,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在每次活动过程中对分合式的数量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解决幼儿在编应用题要叙述一个情节或事情的难点。

2.学习描述口述加减应用题

学习列算式之前,先为幼儿提供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情节让他们进行描述。如:“我们班有 2 个大皮球,1个小皮球,一共有 3 个皮球。”或“我们班有 3 个皮球,2 个大皮 球,1个小皮球”等。描述应用题不仅描述情节、数量,还描述结果,先回避幼儿最难掌握的提出问题,为幼儿理解加减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学习模仿口述应用题

在学习加减法时,编一些应用题供幼儿解答来得出某一加减算式。如:树上先飞来了 2 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1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可得出 2+1=3 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请幼儿先不变换情节,变换数字模仿教师编应用题,练习提问。如“树上先飞来了 1 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 2 只小鸟,树上一共飞来了几只小鸟?”,为防止幼儿变换的数字太大,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教师可出示数字,让幼儿看数字模仿编题。还可以请幼儿在不变换数字的情况下,变换不同情节模仿教师编应用题,如果幼儿一时不能变换情节,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进行提示,如:教师出示 1 只蝴蝶,幼儿可以编出“花园里先飞来 2 只蝴蝶,后来又飞来 1 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练习的次数多了,幼儿自然就会变换情节了。这种是在不要求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的前提下模仿教师的范例,幼儿独自编出结构完整的口述应用题,除情节和已知数外,还要提出问题。幼儿在模仿教师编题过程中,经过讨论和纠正错误的实践过程,逐步找出了规律,为下一步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模仿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

4.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

幼儿在基本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以后,要进行专门的学习编应用题的活动。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幼儿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5.学习表征应用题

幼儿在掌握了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方法之后,运用已掌握的数的组成、加减的规律,通过自编口述应用题来进一步学习数的加减。再引导幼儿通过符号表征的方式或者图画的形式表达应用题,比如图谱法,减法先画总数,再用斜线表示减掉的数,问剩下的就将剩余的括起来打问号,证明问的问题是关于剩下的数字。如果加法,问的问题是总数就将总数括起来打问号。符号表征法就像平时符号写字一样进行表达想说的情境,然后画等于号和问号即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