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爲什麼會談“性”色變

這些年,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教育工作,隨之也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注重食品安全、排查校園欺凌、配備心理教師等等舉措無不在證明學生當前所處的環境是存在未知風險的,但似乎有一點並不受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的重視,那就是有意迴避學生對於兩性知識的渴望。

生物是一門專業的學科,但涉及人體的講解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礙,並且哪怕明知道這是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的方式,也要面對來自大量保守家長義正言辭的投訴,給科普教師冠以“不正經”之類的名頭。

但如果學生對於自己隱私沒有正確認識,那麼就可能導致還未成年就已經開始不珍惜自己的身體,交友頻繁、感情氾濫。有些東西當我們不重視的時候,學生也就會變得無所謂起來,如同課堂上的知識要標註重點一樣,我們也要把這門雖然羞澀但不得不提及的學科推上日程。

對於孩子發問“我是從哪兒來的”,不要以一句“是從垃圾桶裏撿來的”這樣無比敷衍的謊話去欺騙他們。哪怕年紀尚小,也有對於咕呱生命來源探索,以及男女身體構造解析的權利。

兩性常識,並不只是夫妻牀笫之道,更要賦予童稚之趣。單純的露出是色情表現,而通過娛樂化、科學化的科普展示,使之成爲能夠成爲符合大衆審美需求的書籍。教師的專業,不僅要體現在對於文本的篩選與轉換,更要有一股保持嚴肅、立場堅定的心態,不然面對學生的有意挑釁如何繼續維持課堂,要以專業知識讓緋聞與未知無話可說,才能在人言可畏的場域形成屬於自己的滾滾洪流。

不同年齡段有對兩性不同的訴求,但最難的是如何坦然走好第一步。很多幼兒小朋友對男女生理特徵比較好奇,會問一些令我們有些尷尬的問題,比如“爲什麼男生和女生爲什麼下面不一樣”、“女生爲什麼可以扎辮子、穿裙子,而男生就不可以呢”、“媽媽,爲什麼你可以化妝,而我卻不可以呢”等等,這些令成年人大喫一驚的問題,正是我們可以進行生理科普的良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作爲老師或者家長沒有這方面進行引導的話,幼兒之間的玩耍有時會超越兩性的界別,他們會不自覺模仿大人的親密習慣(擁抱、牽手、親吻等),在懵懂無知的小朋友眼中,覺得這就是男女朋友關係好的表現。

不幸被老師或者家長遇到,處理這類問題在我看來更偏向於兩種角度:第一,只當做日常玩耍的特殊情況對待,但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第二,男女有別,這樣行爲已經明顯過界,碰到上綱上線的家長將直接影響後面的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
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欠缺全面考慮,從個人可持續發展來看,學生對於自我身心的正視,將對以後交友、婚姻有着潛移默化的內在關聯。諸如幼兒、低齡學段的兒童,其實比較好引導的,一句謊言就可以完美的地解釋很多看起來無解的話題,但這些真的是並沒有達到育人的目的,反而在之後的經歷中會慢慢發現老師、家長原來並不是他們所向往、所推崇的榜樣,而是對於隱晦性知識存在盲目指向。

我們作爲成年人,當然可以想得很多、做得更多,但在那些未經人事的學生面前一定要把握與人交往的分寸,對於成人的你儂我儂、或者一些其他親密行爲要格外避免,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社會要極力爲中小學兩性科普創造良好條件,使幼兒、小學、中學等不同層次學生形成各有側重的知識結構,相互之間有效銜接、層層遞進。

尤其是幼兒尚處於性啓蒙階段,在發現可能會引起過界行爲時,不是直接杜絕,而是要與家長一起形成閉環教育,以問題促進對於兩性好奇,以事件優化男女交往的尺度與界限,如果說我們口語表達不能解決其中的矛盾,那就藉助繪本、動畫,或者性教育方面的公益力量,讓學生通過專業引領開啓自查自糾,逐漸形成可以長期堅持的交友觀,這對於孩子以後的感情趨勢將會有一個更好的幫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