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5.2.4文化的正本清源---平視與矯正

5.2.4文化的正本清源---平視與矯正


南美左翼作家加萊亞諾說出了自己少年時的經歷:他在課堂裏聽女教師講解說,西班牙殖民者巴爾沃阿登上巴拿馬一座山峯後成爲同時看見大西洋、太平洋兩大洋的第一人,他舉手發問:“老師小姐,當時印第安人都是瞎子嗎?”被女教師喝令:“出去!”


這個小故事(真事)說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自小被這麼教)、成爲文明偏見的擁躉。


難道說只有歐美人、或只有白人,纔可以通過“地理大發現”,來重新定義整個存在已久的世界麼?而其它的文明的成果和視角,無論是屬於印第安人、非洲人、還是亞洲人等等,都應該被漠視麼?


歷史虛無主義離我們並不遙遠,或者至少部分如此。可能對於某一些社會人羣的史實,我們是相當的認真而嚴肅;但是對另外一些與我們似乎不直接相關的文明,人們的態度是要麼漠然視之、要麼完全聽從別人(在某個時刻佔據上風)的說法。然後慢慢地就陷入了深度的文化圈套……


然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遠是同時存在的。在過去的幾千年裏,哪個民族和國家也不是孤立地、不受旁人影響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所謂全球大歷史的背後邏輯,就充分說明了其中不同文化板塊或小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綜合產生的複雜結果的來龍去脈。


我們也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誰,正確的文化全局觀、都應當是“文化平視”。其態度與內涵應當符合社會學家費孝通最經典的四句話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圖表 7多元文化應有的相互關係


然而現實卻是,總有人奉《文明衝突論》爲圭臬,唯恐文明和文明之間和平共存、衝突消弭。並且總是有人、在文化板塊建設時不斷貶低別人、浮誇自己,不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種手段滲透別人思想,忽悠全世界的老百姓接受一些炮製出來的僞文化觀點,從而謀求在地緣衝突激烈之時的軟優勢,實現損人利己的不可告人目的。


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對全球文化“正本清源”,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實現“文化平視”。這樣,至少可以避免別人從僞文明優劣的角度來欺負自己。


在過去的幾千年裏,世界島(亞歐大陸)一直是地球文明發展的主脈,所以要先對亞歐大陸古文明正本清源,得出真正的、而不是被扭曲篡改過的文化結論。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中世紀結束以後(十五世紀),前後傳承達千餘年的羅馬作爲一個帝國已經劃上了句號(1453年東羅馬滅亡)。然而東羅馬的文化並未消失、仍在繼續傳承,因此吸引了無數勢力(主要是歐洲)爭奪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作爲後羅馬時代的西歐國家(英、法、德、意、西等)主體的日耳曼人(他們曾雀佔鳩巢、在五世紀滅西羅馬而代之),雖然從此開始學習了東羅馬文化(過去一千年來從未重視過),也由此搞出了所謂的“文藝復興”,但畢竟不能否認這些文化的出處是東羅馬、來自新羅馬城(又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然而,大規模的文化篡改開始了。先是給“東羅馬”換了個名字,叫做“拜占庭”---似乎“拜占庭”跟“羅馬”是不相干的,兩者的關係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從而反襯出西歐文明纔是正宗的羅馬傳承。


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否認其它的羅馬傳人的正統性。例如,幸運娶到了東羅馬公主、繼承了雙頭鷹國旗(羅馬正統)和東正教(基督教正統)的俄羅斯沙皇(沙皇的音譯即凱撒,俄語Csar,意即羅馬皇帝),一直被西歐人視作異端。目的是從根本上否認羅馬的正宗衣鉢是被傳到東方去了。


最爲可笑的是:大批的歐洲各國史學家前後忙活了大約400年,才終於把古代所有相關記載中的“羅馬”統統改成了“拜占庭”---而在記錄羅馬人歷史的當時,並沒有一個羅馬人知道拜占庭(Byzantium)究竟是什麼意思!


歐洲的史學家們或許有自己的理由,但追求文化平視的世界人民不應接受這種片面的誤導。畢竟,所有梳理文化的人都有責任、也有義務,讓當時以及後世的老百姓都能夠明白,什麼是文明的真相。要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爲此,下面先列出一些對中國人民來說、特別重要的文化觀點。雖爲一家之言,但是拋磚引玉、歡迎各種討論,試圖以正視聽。而觀點分爲正反兩類,希望能夠幫助實現文化正本清源、從而達到平視全球的目的。

文化-希臘羅馬篇: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希臘-羅馬文明是原創文明。(錯!)

注:羅馬文化源自古希臘。但古希臘文明並非自希臘本土或克里特島自行產生,而是從東方和南方輾轉傳來的,故不是原創文明。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四大文明古國纔是原創文明。(對!)

注: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爲四大文明古國。此四者皆爲獨立產生的原創古文明,所以被稱爲四大古文明(或許在美洲還有別的原創古文明)。古希臘文明源自兩河地區、以及古埃及,經地中海傳來(海洋路線),並非原創文明。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羅馬文明以西羅馬爲主。拜占庭(東羅馬)是支脈。(錯!)

注:爲了便於統治龐大的羅馬帝國,從皇帝戴克裏先開始將帝國分爲東、西兩個羅馬,由兩位正副皇帝、再各加上一位助手進行分別統治。但無法否認的是,兩者之中的羅馬帝國正皇帝一直待在東羅馬的首都新羅馬城,例如戴克裏先、君士坦丁大帝等人。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羅馬以東爲尊。東羅馬是正統。(對!)

注:理由同上。羅馬帝國的東方首都新羅馬城(君士坦丁堡)被羅馬人尊爲“天空之城”,也是扼守黑海(北)和地中海(南)兩個天塹之間的鎖鑰之地。新羅馬城同時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來源(亞歐之間的交通要道無法繞過之意)。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西羅馬是羅馬正宗。(錯!)

注:歐洲民族大遷徙(4至7世紀)造成蠻族人(主要是日耳曼人)消滅了西羅馬帝國。但是無論在那之前、在那之後,一直是東羅馬帝國佔據羅馬正統,並且強烈排斥西歐蠻族。

然而在大約一千年後,佔據整個西歐的日耳曼人經過了文化啓蒙、試圖自我標榜爲羅馬文化正宗傳人。並且借東羅馬被更東方的伊斯蘭教勢力消滅爲契機,大肆否定羅馬帝國的過往歷史,纔出現了“西羅馬是羅馬正宗”的說法。

以上詳見:◎〖3.6飛躍山頂的巨型艦隊--突厥消滅東羅馬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古希臘文化是來自兩河文化、閃米特文化?(對!)

注:羅馬文化來自古希臘。古希臘文化來自克里特島(地中海中)。克里特島遺蹟證明爲希臘文化的發源地,同時有一些兩河文化(東方,閃米特文明、古巴比倫文明)與古埃及文化(南方)的痕跡。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古希臘文化是原創的。(錯!)

注:古希臘文化早期來自克里特島(地中海東部海中)。克里特島上具有一些兩河文明(東方,閃米特文明、古巴比倫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南方)的痕跡。



必須分清楚希羅、拉羅、神羅、精羅、綠羅的特徵:


希羅:希臘-羅馬帝國(即東羅馬--拜占庭,以新羅馬城爲都)。

        特點:東羅馬爲羅馬正宗,文書以希臘語爲主。

拉羅:拉丁-羅馬帝國(即西羅馬,以米蘭城一帶爲都)。

        特點:西羅馬爲日耳曼人所頂替,文書以拉丁語爲主。

神羅:神聖羅馬帝國(大德意志聯邦--德意志加上奧匈帝國的領土、共約64邦)。

        特點: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伏爾泰語)。大致意思是:這個羅馬皇帝是德奧人自封的(不神聖),也跟羅馬人沒什麼關係(不羅馬),各邦統治非常鬆散、好像只是拼湊在一起的(不帝國)。

精羅:精神上的羅馬人(教宗在十五世紀的創造)。

        特點:在東羅馬滅亡後,被奧斯曼突厥統治的羅馬人被迫皈依了伊斯蘭教,以保全自己的家產。歐洲教宗將他們“破門出教”,但不久又發現他們的產業遍及整個歐洲;於是爲了讓他們繼續向教宗交稅,認定他們在精神上還是羅馬人(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樣可以繼續對精羅的產業徵稅。

        精羅在後世被引申爲—事實上跟羅馬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思想上會自發維護羅馬文明的外國人。

綠羅:羅馬蘇丹國(即羅姆蘇丹國)。爲伊斯蘭化的東羅馬故地。

        特點:伊斯蘭教勢力(例如塞爾柱突厥或奧斯曼突厥)在征服了東羅馬的廣大領土後,將之改造成伊斯蘭化的蘇丹國,名字仍叫做羅馬。因爲綠色象徵着伊斯蘭教,故稱之爲綠羅(綠色的羅馬也是羅馬)。

        中國也有不少精羅。他們故意將羅馬蘇丹國翻譯成羅姆蘇丹國。用意大致類似於日耳曼人將東羅馬改爲拜占庭。


 

宗教篇: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西亞三大教(而不是世界三大教)指的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教的起源是同一個宗教,真正名字是上帝一神教(對!)

注:上帝一神教(無論哪個分支)的同一起源地是耶路撒冷。其特徵是信奉世上只有一個神,即上帝(或安拉)。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毫無關係。(錯!)

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西亞三大教同源同意,根源都是上帝一神教。只是三者的民族出發點不同,經典書籍的語言不同,關鍵人物的解釋不同。

 

圖表8西亞三大教同源異流圖(上帝一神教)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基督教三大支派以天主教(或新教)爲正宗。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基督教三大支派以東正教爲正宗。

注:羅馬人皈依了基督教之後,再將此上帝一神教傳至歐洲蠻族,形成了天主教、後又改進衍生出新教。以其根源而論,應以羅馬人本來信奉的(東正教)爲正宗。


強烈建議:

新教改名爲新主教東正教改名爲正主教天主教則保持不變。

注:此爲給基督教三大支派正名之舉,意義極端重要,必將影響深遠。至於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中盛行的景教(基督教分支)、則依託於正主教。



 

法律篇: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議會制起源於英國。(錯!)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議會制起源於蒙古帝國。即大呼拉爾會議(或譯忽裏勒臺大會、庫裏臺大會)。會議最初的目的是部落首領(或親王、那顏)聚會,議定征伐大事或由誰繼承蒙古大汗。(對!)

注:拔都西征之後,引起了歐洲各國對蒙古帝國的興趣,以及對其體制方方面面的研究。尤其是蒙古大軍爲何會西征?如何進行總動員?(都是在大會上決定的)西征形勢大好的時候,又爲什麼突然放棄?(大汗的逝世意味着要重新選舉新大汗,所以有投票權的親王諸將無心戀戰、都準備回去開會了)。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英國發揚了議會制。尤其是兩院制。(對!)

注:英國在13世紀開始有了上議院(House of Lords)。其出現幾乎是緊隨着拔都西征(1235年-1242年)的結束。上議院議員多以指派方式產生,基本都是世襲貴族,與蒙古大呼拉爾相似。

14世紀上半葉,英國的議會中又分裂出了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下議院議員基本都是平民,乃由社會上的精英人士出任。這是蒙古帝國所沒有的。

是故英國國會(上議院、下議院、英國國王,三者合一)被稱爲歐洲議會之母。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選舉制起源於歐洲。(錯!)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選舉制起源於蒙古帝國。(對!)

注:蒙古大汗的繼承並非世襲這麼簡單。有資格的候選人一般需要在大呼拉爾會議上由全體親王、那顏選舉決定。然而在大會前,需要長達數月的準備和互相遊說,故結果往往是隻對剩下的最後一個候選人投票。這就是等額選舉的由來。

至於差額選舉,則大約是選舉制傳至歐洲以後產生的。歐洲人更傾向於將選舉制用於其它方面(並非王位的繼承)。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憲法起源於歐洲。(錯!)

應該堅決支持的真理:憲法起源於蒙古帝國。(對!)

注:在蒙古帝國時期,失吉忽禿忽編寫併發布的《大扎撒》最早具有憲法的特徵。例如規定了人民的勞動權、強制教育權、服兵役、宗教信仰自由等等。其後,歐洲逐漸開始有了憲法。



必須分辨清楚憲法、民法、刑法的最初來源:


憲法:蒙古帝國。

        經典:成吉思汗時代的《大扎撒》。

民法:羅馬帝國。

        經典:羅馬帝國時代的《羅馬法》。

刑法:亞洲(西亞和東亞)。

        經典:漢謨拉比法典(西亞)、秦漢時期的法律(中國)。



文化-雜篇: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屬於同一人種。(對!)

注: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屬於同一人種,都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地中海東岸。而且阿拉伯語同希伯來語也屬於同一語系(閃米特語系)。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民族上比較接近。(錯!)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在民族上沒有關係。(錯!)

注:在中東的民族和人種問題上,不要受到宗教問題的困擾。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波斯人和印度人完全沒有關係。(錯!)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波斯人、印度人彼此有一定的關係。(對!)

注:波斯人(從安息時代開始)的王朝在歷代無論是擴張、還是逃難,都有一些人去到北印度。歷史上形成了印度的高種姓階層。甚至印度近現代還有帕西人(波斯族)這個民族,香港、上海也有帕西聚集區(從印度經海上來中國經商)。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匈人就是匈奴人。來自遙遠的東方。(對!)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匈人不是匈奴人。產生於歐洲本土。(錯!)

注:在亞歐遊牧民族的宏觀視野上,不要受到歐洲中心論的影響。

何況亞洲的北方遊牧民族同歐洲的北方蠻族有着本質性不同,前者喜動而後者喜靜。如果沒有匈奴人西來進佔日耳曼尼亞(羅馬帝國的北方),歐洲的北方蠻族就不會四處奔竄,造成了歐洲民族大遷徙以及西羅馬的滅亡。

以上詳見:◎〖3.9遊牧的精髓--四海爲家

 

 

必須堅決反對的偏見:西伯利亞本來是蒙古人或俄羅斯人的土地。(錯!)

必須堅決支持的真理:錫伯利亞或鮮卑利亞(翻譯爲西伯利亞並不妥當)本來是鮮卑(錫伯)人的土地,其後先爲蒙古人佔據,後爲俄羅斯人佔據。(對!)

注:東漢中期,北匈奴西遷,剩餘勢力被滅。中國的北方大草原暫成遊牧民族的真空,遂爲來自東方的鮮卑十姓部落佔據。鮮卑人的擴張極廣,向西、向南、向北均達到極深遠的距離。從此以後,大草原(The Great Prairie)的北方被稱爲鮮卑利亞(鮮卑人的土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