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4.10.6神祕的虞朝•下---雀佔鳩巢的融合

4.10.6神祕的虞朝•下---雀佔鳩巢的融合


小武轉念又微笑道:“然而以‘越’之代‘虞’,也算是古人的經典智慧吧?改頭換面的重生,可以防止被征服的文明捲土重來!”


“如此,即算江東虞地又重新壯大了起來,反正其部族首領也是夏禹的子孫,跟虞朝子孫再無任何關係了。”


八角大笑道:“不錯,因此越人也算是夏人的一個分支了!虞人---也就被偷換概念了!”


“不過在上古時期、存有給‘先前闊過’的破落戶‘替換香火’這種理念的,也並非是夏氏宗族一家的專利---上古部落普遍有這種做法。”


“等傳到了商末周初時,周太王一脈(古公亶父)---包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人,更是將‘雀佔鳩巢’的理念發揚光大到極致了。”


小武霍然猛醒道:“你是說,周朝分封天下諸侯的時候,多次將姬氏子孫派去以前強大的古國故地、從而承接對方的香火?”


八角微微一笑,捻鬚道:“不錯,甚至當周朝先人還僻處於西方一隅(陝西寶雞)之時---當時還只是商朝治下的西伯侯---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並且付諸了行動。”


“還記得吳國的來歷吧?周太王的長子和二子、也即周文王的大伯和二伯---泰伯和仲庸,放棄了西岐的祖傳基業,交由三弟季歷繼承。他們兄弟二人卻選擇了外出發展,從零開始,艱苦奮鬥。”


“這兩位號稱‘放棄天下’的周朝先人試圖尋找一塊相對空白、並且可與西岐形成掎角之勢的土地---故他們遠走東南,不偏不倚地、又來到了虞朝故地……”


小武再度大驚,大腦高速運轉道:“現代人掌握的上古信息太少!而當夏、商、周之時,古人對虞朝的瞭解要遠比現代人多得多!”


“所以,周朝的那些先人肯定知道---大部分的虞朝故地還是空白的‘處女地’!如果不能繼承本家政權、或者嫌西岐太狹窄的話,另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搬去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發展!”


“從這個天下佈局來看,周人從一開始就有用自身血脈的分支、去繼承並開發虞朝故地的打算---可見他們在得到黃河流域的天下之前,野心就不比夏、商兩朝的天子要小!”


八角呵呵大笑,把鬍子也吹了起來,道:“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周朝的文字中,‘虞’字就是‘吳’字!周人一向‘吳’、‘虞’不分---以前在解釋吳子和虞公封爵的時候、我就講過了!”


“所以當週人遠來江南的時候,早就有這樣的覺悟:泰伯、仲庸兄弟就是來頂替古虞國的香火的!他們是新版的‘虞’人,也就是‘吳’人!吳國---在《周禮》封爵表裏,就是‘南虞國’!”


小武恍然大悟,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這下子我就都想起來了!有一個說法:‘勾吳’部族名指的是‘鉤魚’---這不就是釣魚人、食魚人嗎?而‘虞’字最初就是由‘魚’字演化而來的,所以跟‘吳’字就完全沒有區別!沒毛病!”


“所以,吳人就是周人的一個分支;而越人是夏人的一個分支!兩者的意圖卻是相同的!只不過周朝的文字跟夏朝的文字大約是不一樣的罷?所以纔會產生了‘吳’、‘越’這兩種變化---其實他們的本源完全一樣!都是---‘虞’!”


八角呵呵笑道:“不錯,你現在已經明白了八成了。‘吳’字在周朝文字中的寫法、已經得到了證實。再等下一步考古,能夠從殘剩的遺蹟中分辨出---‘虞’字在虞朝文字中的寫法、‘越’字在夏朝文字中的寫法---最後兩成也就補上了。”


小武的眼睛一翻,長嘆一聲喃喃道:“原來如此!‘魚’、‘虞’、‘吳’、‘越’,這四個字都是由同一個字演化而來的,我也是醉了!”


轉念又道:“不過,我倒是可以進一步推演下去、以形成歷史證據鏈。”


“周人剛來到江南的時候,越人應該佔據着太湖西南面(紹興大禹陵在這個方向);因此吳人就佔據了相對空白的太湖東北面(蘇錫常一帶),作爲自己的統治核心!”


八角哈哈一笑,點了點頭、又捋須道:“說的不錯。泰伯最先開闢的地方,就是無錫市的梁溪、梅里一帶的蘆葦溼地,從治水、造堰、捕魚開始,以後慢慢擴張到大半個江南之地。”


圖表19周天子近親族譜起源


圖表20春秋戰國吳國譜系

【五世祖周章接受周武王冊封】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想了想,翻出了以前學過的《周天子近親族譜起源表》,道:“我還記得以前學過,武王伐紂之後、周朝已經頂替了商朝的天下---當時吳國的五世祖周章,帶上了象徵親緣的‘德鼎’遠去中原,道賀堂兄周武王成爲天子!”


“當時周武王和周公旦商議之後,將周章兩兄弟分封爲兩個國家之君---南虞國與北虞國,分別承繼了泰伯和虞仲(仲庸)這兩位祖先的香火。其中北虞國遷去了山西平陸、封公爵;南虞國留在原地、即吳國,封子爵。”


八角捋須微笑道:“好,很好,你還記得。不錯!這種分封辦法體現了周朝慣用的手段:一是平衡而制衡,二是‘雀佔鳩巢’---頂替掉上古強大實體的繼承香火。”


“原則上,所有上了‘移花接木’名單的上古國家或地區,周天子都會冊封一位公室子弟去那裏建國---這就是周公旦制定禮法之精髓!


“此後古國復興的可能性便大大減少。即使那裏的諸侯國日後強大了起來,反正還是姬姓大家庭的兄弟之一,與周天子沒有敵我矛盾!”


小武哈哈大笑,道:“這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吧?周公旦設立的周朝體系果然絕妙啊!更勝出了大禹當年‘狡兔三窟’式的考慮!”


八角點頭笑道:“唯一無法‘偷樑換柱’的,恐怕也只有宋國和朝鮮了。畢竟他們乃是商朝的後裔---商紂王剛剛滅亡,若公室香火就改由姬姓子孫來繼承,這個喫相也太難看了!如此則周天子將失去公信力,無法號令天下了。”


小武眼睛睜大,咧嘴大笑道:“所以,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所慣用的那種‘李代桃僵’的行爲、只能‘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不然,天下人如何才能信任天子和周公!”


八角微笑道:“所以才叫‘難得糊塗’---可以糊塗的地方纔能糊塗之。”


“如果情況太過清楚,就不能‘指鹿爲馬’、隨意愚弄之---‘眼睛雪亮’的人可是不糊塗的。”


小武又看了看圖表,轉念一想、忽然又大笑起來,道:“我想起來了,這張《周天子近親族譜起源表》上的唐叔虞也是一個經典例子!晉國的祖先爲什麼姓唐,我今天終於明白了!”


八角的眉毛一揚,笑道:“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小弟弟,周公旦封他去唐地、也是爲了兌現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承諾。你想起什麼來了?”


小武哈哈大笑道:“我明白了周公旦的一石二鳥、將唐叔虞冊封去山西古唐國的意圖了!那裏是帝堯子孫(唐堯部族)的世襲領地呀!”


“所以,作爲晉國的祖先、‘唐叔虞’姓氏的這個‘唐’字,就隱隱約約向世人展現了周人頂替陶唐氏香火的企圖!給堯的後代換換血!”


八角的嘴角微微一曲,點頭道:“以周公旦的謀劃,剛纔說了---除了商朝子孫難動以外,其它一切古文明的香火、都應該分封一個姬姓子孫去頂替。堯舜禹之後裔,當然也不例外!”


小武終於大徹大悟,欣然笑道:“然而歷經一二十年對戰,唐叔虞無法滅唐、取而代之;故最後遷離當地、在附近另尋一地建了晉國。”


“雖然在開國一事上,‘雀佔鳩巢’一時沒能獲得成功;但是傳到了後世、晉國幾乎吞併了整個山西,終於還是把古唐國給‘包了餃子’!”


八角點了點頭,淡淡道:“也不僅僅是百越和周朝會這麼做,百濮也是一樣---蚩尤的子孫在失去故土、進入了西南大山之後,九黎部族的酋長們同樣頂替成爲了百濮的新土司,同時也給百濮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


“當然,巴蜀文明也不會例外。在上古時代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末期,也就是蜀王杜宇時代(春秋戰國),杜宇被其任用的‘外來’宰相鱉靈篡奪了政權。可見蜀王的香火也換了傳承。”


小武訝道:“這個‘鱉靈’又是從哪裏來的?”


八角捻鬚道:“據說鱉靈是荊人(或楚人、巴人、濮人),只是逆流進入了四川盆地,此後通過岷江治水、逐漸獲得了權力。”


“然後,此外來人便開啓了蜀王鱉靈時代,年號改爲‘開明’!古巴蜀的望帝(杜宇)時代被終結,由叢帝(開明)時代取而代之。故而,發生在巴蜀的‘禪讓’也暗藏了一次大換血!”


圖表21古巴蜀文化編年表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豁然大悟,嘆道:“難怪古人說‘杜宇聲哀’,彷彿‘杜鵑啼血’!原來是因爲巴蜀古國被外來的荊楚人篡取了!後來秦國滅巴蜀時,他們面對的其實已經不是古蜀國了!”


“原來,上古時期各地文化的傳承和融合,往往都會通過類似的手段!”


“僅僅在華夏大地,部族文化及首領的血緣傳承被‘雀佔鳩巢、偷樑換柱、李代桃僵、移花接木’之類的事情、在無數次地重複上演着!”


八角點了點頭,笑道:“你現在全明白了?這種情況雖然被統治者‘諱莫如深’,但是所在多有,只是往往具有毀滅和融合的兩重性。”


小武又驚訝道:“‘毀滅和融合的兩重性’?這又如何解釋?”


八角捋須笑道:“先說一下‘毀滅’---新文化在頂替舊文化的時候,它具有毀滅前者的一定動機。這在周朝表現得尤爲明顯---想通過銷燬以前的文化、從而只留下自身的文化。”


“或許是因爲周朝對其本身的文化異常自信吧,它甚至將上古三大易經毀去其二---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都被毀去了,只留下周朝的《周易》可以傳於後代了。


小武連連點頭,嘆道:“就連中華文化核心的《易經》都被三毀其二,更不要說周人對於前朝文字、前朝歷史的態度了。”


八角點頭微笑道:“再說一下‘融合’---如果舊文化有着難以替代的長處,新文化還是要將其包容和接納的。”


“這方面也可以舉一個例子---吳、越的水文化在古時候遠強於其它地區,這跟他們繼承了虞朝文化是分不開的。”


小武詫異道:“你是不是說、無論是越人還是吳人,原本都是不懂‘食魚人’的文化精髓的,但是後來學了去了?”


八角呵呵大笑,點頭道:“正是。虞朝古人的生活習俗很獨特,很早就會‘斷髮紋身’---當然被後世的吳越之人‘從其俗’、模仿去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很長的時間裏,吳越之人的控船術遠遠超過其它地區---這完全是虞文化傳承的功勞!”


小武皺起了眉頭,道:“何以見得呢?”


八角大笑,道:“想必你並不知道,風帆的發明者就是---‘防風氏’!”


“使用木頭或竹子造船造筏,有水的地方、到處都有人會。但在上古時期,率先懂得利用風力來行船---這可是虞朝文明的專利!”


“從古文字上看,‘防’字是由‘帆’字而來的。後者衍化出兩層意思:‘起帆’意味着利用風力,可加速行進或攻擊敵船;‘落帆’意味着躲避風力,並將船隻藏於堤後、‘防’止被大風吹翻!”


小武又一次如‘醍醐灌頂’,睜大了眼睛叫嚷道:“原來,‘防風氏’具有這樣的本領!也難怪大禹將其視爲大敵了!”


“古虞國的‘防風氏’、原來就是中國人‘風帆行船’的發明者---在科技方面、也頗不亞於‘燧人氏’、‘有巢氏’等中原部族的成就了!”


八角哂笑道:“大禹當然知道防風氏的厲害咯!故此不惜留下自己的陵墓,來永遠‘鎮住’虞朝故地、防止此文明的復起!”


“與此同時,繼承虞地的吳、越之人並沒有簡單地替換掉虞朝文明---恰恰相反,他們認真學習、融會貫通了虞朝以前的先進文化,使之成爲本身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利用風力行船的技巧等等,也就成爲了吳越之人領先別處數千年的特長!”


小武驚歎道:“若如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吳越文化就是虞朝文化的一種繼承!或者說,經歷了融合與豐富之後,虞朝文化又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發揚光大了!”


八角點頭笑道:“不錯。故此深入認識虞朝文化的脈絡傳承,直至後世的百越文化,意義非常之遼遠。”


“在漢朝時誕生了中國第一本地方誌,名字叫做《越絕書》---其實應該叫做《虞絕書》,大體涵蓋了虞文化到吳越文化的主體。”


“從地區角度看,自虞朝到吳、越、百越,具有3000餘年的超長文明歷史。故此也沒有比《虞絕書》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誌了。”


小武大悟道:“果然如此!但這個‘絕’字是什麼意思?莫非是指漢武帝時消滅了閩越國,標誌着虞(吳越)文化的徹底終結?”


八角搖了搖頭,嘿嘿笑道:“不是的。虞人所說的‘絕’字、意思就是記載---即史書的意思。這跟楚人所說的‘檮杌’、晉人所說的‘乘’、魯人所說的‘春秋’,意思基本差不多。”


“而且‘虞文化’並不會終結。按地理條件、它的傳承天然有兩個出路:一邊會與中原文化相融合、另一邊又會向東南海外傳播出去。”


史書的別稱文化歸屬基礎意思

虞、吳、越書寫、記錄

兵車的數量

檮杌木材的年輪

春秋季節的循環


小武點頭正色道:“果然內涵豐富,我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而如今再要‘繼往聖之絕學’,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從東南亞、太平洋着手呢?畢竟百越地區天生具有東南沿海的屬性!”


八角點了點頭,呵呵笑道:“不錯。當深入去了解臺灣、以及亞細安各地的時候,虞文化能夠幫助你明白很多東西。不然的話,當地的很多內容或許會被誤認爲傳自外國!”


小武連連點頭,大讚道:“我們應當重新認識華夏的文化本源,眼光卻又不侷限於華夏,這纔是真正應有的態度!”


圖表22虞朝文明爲吳越文化所承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