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名著《飄》3

第三部分:(第24—32章)

思嘉從亞特蘭大逃回到自己的家陶樂後,出人意料的是,家裏的房屋依然完好無損,但出門迎接她們的卻只有父親郝嘉樂和一個黑奴管家;她的兩個妹妹重病在牀,而她的母親已在前一天離開人世了。年老的父親幾乎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

整個莊園滿目瘡痍,一片廢墟,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母親得傷寒死了,父親精神異常了,100多個黑奴跑了,兩個妹妹還患有傷寒沒有渡過危險期。現全家僅有老父親、兩個妹妹、三個黑奴和思嘉、媚蘭及兩個小孩子。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思嘉這個只有19歲的寡婦肩上。“危險和死應該是最能夠激動人的。”這時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時期從父親那裏聽到的故事,那些全憑自己的一雙手開創家業的愛爾蘭父輩們。

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是自救,尋找喫的。思嘉天天提着籃子到地裏去挖,到廢墟里去撿。她的兩個妹妹都是五穀不分的嬌小姐,何況還身患重病,是完全指望不上的,就連三個黑奴也說他們是家庭傭人,從不幹地裏活的。苦難的生活磨鍊着思嘉,但也使她變得冷酷無情,家裏的大小人都怕她。從這時候起,她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決心恢復陶樂莊園昔日的風采:餐桌上擺滿銀質餐具、透亮的酒杯和豐盛的食品,馬廄裏拴着一匹匹駿馬,車房裏放着豪華的四輪馬車,成羣的黑奴在陶樂的田間採摘棉花……

前面說過,陶樂莊園的房屋還在,原因是北軍把這兒當做了司令部,離開時房屋保留了下來,家人也沒受到傷害,但財物全被洗劫一空,連價值15萬元的棉花也被付之一炬。現在家裏唯一的財物就是思嘉帶回來的那輛破馬車和在半路上揀到的那隻奶牛,那匹老馬回來後就死了。

這裏有一個情節是感人的。爲了這10餘口人不被餓死,思嘉徒行幾十裏地,到十二根橡樹(衛家)、含羞樹(方家)、湯家等莊園去看,一是瞭解戰後鄰舍情況,二是尋找食物。衛家那高大氣派的莊園全都化爲灰燼了,希禮的父親衛約翰死了,兩個妹妹蜜兒、英弟逃離到梅肯去了,唯有方家、湯家倖免於難,但黑奴都跑光了,家裏僅剩弱老病殘、孤兒寡女。方家剩3個女人,即方老太太、兒子媳婦和孫兒媳婦。方老太太快八十歲了,她對思嘉母親向來是極要好的,全區裏面她就只對郝太太一個人是瞧得起的。老太太得知思嘉家裏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思嘉是爲一家人討喫的來了,便非常慷慨地說:“你叫阿寶放一輛大車過來,來把我們的東西分一半去吧,米啊,油啊,火腿啊,雞啊。”她又對思嘉說:“孩子,你要知道一個女人經歷過大難,實在是不幸的。因爲她經過了大難之後,她就再沒有什麼可怕了。一個女人到了再沒有什麼可怕的時候,那就是大大的不幸。”接着她又回憶起自己一生悽慘的經歷。她說,她因爲再沒有什麼可怕,才遭到了許多麻煩,犧牲了不少的幸福。她勸思嘉一直留着一點東西害怕害怕吧,猶如一直留着點東西愛自己一樣。方老太太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她老人家的這些話思嘉是聽不明白的,但隨着故事的發展都應驗了。

思嘉這次鄰舍之行,使她從精神上得到了不小的補益。一是方家、湯家還都存在,她感覺不孤單了。二是方家湯家都是慷慨人家,她們把自己留下來的糧食儘量分給思嘉,不肯收一分錢。這種鄰舍幫助鄰人精神,原是這個區裏世代想傳的一種美德。

經過自救和鄰舍的幫助,最惡劣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但小災大禍仍然不斷。一日,一個北軍士兵騎馬闖進了莊園,思嘉用手槍幹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馬和從這個士兵口袋裏搜出來一筆錢。這又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還有一次,北佬又來掃蕩了。幸好方家孫媳婦及時報信,把家禽都趕到爛泥地裏去了,食物被搶空了,採摘的棉花被燒光了,那幾個錢還在,但錢花不出去。可這次鄰舍卻遭殃了,湯家的妙峯山莊已燒成平地,孟家在洛夫喬伊附近的房子也已被剷平。方家含羞樹莊子的木造廂屋也被燒掉了。

1865年4月9日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陶樂莊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思嘉發現門口躺着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這個名叫彭慧兒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彭慧兒無家可歸,便留在了陶樂,並慢慢地擔負起了莊園的許多管理事務。慧兒人很聰明,有經營頭腦,又特別能喫苦,他認爲陶樂救了他的命,她要報答,思嘉卻覺得這是上帝派來幫忙的。

衛希禮終於活着回來了。他衣衫襤褸,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陶樂莊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300元,否則就要拍賣莊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母親開除的管家魏忠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現在,他企圖報復思嘉,侵吞陶樂,故此想出了追繳附加稅的主意。思嘉一籌莫展,希望衛希禮能幫忙想點辦法,但衛希禮的膽小無能使她很是失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