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天15分鐘開始,你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生而不凡》

Q:素心,我總想要換一種人生來活,我想過換工作轉行,但似乎都很難開展,而且我現在馬上都40歲了,我還可以活出我自己想要的人生嗎?

當然可以!因爲有一個人做到過!

他就是《生而不凡》的作者維申·拉克雅禮。他還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成長成果以及對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維珍品牌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等全球50位卓越認識超過200個小時的採訪總結融合成了一套知識框架,提出了10個顛覆性思維,形成了《生而不凡》這本書。


01 作者的經歷有何神奇?

22歲(1998),計算機專業畢業,成爲微軟實習生,曾到過比爾·蓋茨的別墅,但隨後自己炒了自己魷魚;

24歲(2000),在一家非營利性組織工作,領着低於官方貧困線的薪水,和同事合住工作室,但卻遇見了女友克里斯蒂娜;

25歲(2001),帶上所有積蓄搬去硅谷,但遇到互聯網泡沫破裂,只能找到一份電話銷售的工作,沒有銷售經歷,工作前幾個月,每個月收入不夠生活;

但恰在此時,他找到了一門關於冥想和直覺的課程,課程可以幫助提高銷售量,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前往外地,成爲了唯一的學生,結果他每天花了15分鐘之後,銷售業績猛增;

26歲(2002),他成爲了銷售主管,隨後被老闆派去管理紐約辦公室,同時做商務拓展經理,薪水翻了3倍;

27歲(2003),他結婚蜜月旅行4周後,薪水被砍掉一半,隨後辭掉了軟件銷售的工作,以700美元不到創辦了Mindvalley,賣冥想類光碟,出版領袖級思想家的作品;

32歲(2008),他回到馬來西亞,沒日沒夜工作,公司陷入困境,瀕臨解僱員工,但8個月後,公司利潤實現400%增長;

34歲(2010),雖然Mindvalley還在運營,但他覺得只是爲了賺錢沒意義,於是,他寫下了自己的目標,創辦了A-Fest節日,實現了自己“友誼、住高級酒店、奇妙旅行、孩子學習、遇見大佬和無限快樂”的渴望,此後每年在世界上某個極具風情的地方舉辦,吸引上千人參加,一票難求。也讓Mindvalley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

39歲,創辦公司12年之後,他擁有200多名員工,超過500000名付費學員,200萬訂閱者。

在其中,他看了很多書,參加研討會,不斷個人成長,也見過很多傳奇人物和大佬,理查德·布蘭森、託尼·羅賓斯、埃隆·馬斯克、馬麗莎·皮爾、阿里安娜·赫芬頓……最終,他把自己的經歷和他們的相遇都融入此書,也提出了10個顛覆性思維。

02 打破常規 生而不凡

這10個顛覆性思維分別是:

超越普世原則;質疑胡扯規則;練習意識工程;改寫現實認知;更新行爲方式;改造現實世界;實踐快樂自律;創造未來願景;修煉強大內心;踏上未來征途。

在我看來,可以簡化成四個部分:發現限制性信念;更新限制性信念;更新生存方式;創造未來藍圖。

1、發現限制性信念

在作者看來,我們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的,一個是由語言創造的,而我們更容易活在語言的世界中,也就有了普世原則,比如法律、婚姻等,但有些在引導我們前進,而有些在妨礙我們的生活而不自知,就成爲了胡扯規則,例如:你如果考不上大學就無法找到好工作;你如果工作勤奮就會成功……其實,就是我們在心理諮詢中常說的“不合理信念”或“限制性信念”,當它們與當前環境不匹配時,就會阻礙我們。

但已經習慣的我們常常不自知,把自己囚禁在這些限制性信念的牢籠中,越活越舒適,生命的成長也就逐漸停滯,類似於“溫水煮青蛙”,一般只有發生巨大的變故,纔會讓自己發現它們,想要從裏面跳出來。

但跳出來就會變得比較難,因爲它們經過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已經在我們腦中根深蒂固,形成諸如“我不夠好”、“我不被喜愛”、“我沒有價值”等一系列核心的限制性信念,讓我們難以自拔。

但是,一旦你能看見它們,你就有可能從它們給你的牢籠中跳出來,這就是心理學常說的“覺察”。

在書中,作者推崇的是冥想和催眠,在超越普世原則和質疑胡扯規則這兩條顛覆性思維中可以看見方法。

而認知行爲療法常用的方式是分清情緒、想法和行爲,從而看見情緒背後的想法,分清想法和事實,並且逐漸向深層探索,最終看見核心的限制性信念,讓自己最終看見它。

例如,“我應該勤奮”這個信念,其實當你盲目勤奮沒有反饋,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幹,接下來怎麼幹的時候,其實這個信念就會限制你。

2、更新限制性信念

當我們看見限制性信念之後,我們就需要更新限制性信念。

作者提到,顛覆性思維是練習意識工程和改寫現實認知。先學會有意識地選擇普世規則,自己可以接受或拒絕。這就需要我們儘可能更新自己的普世規則,可以通過學習中有意識地覺察是更新認知還是更新行爲方式,進行歸類,當你看見的普世規則越多,你看見的世界就越大

然後,我們可以學會選擇和更新我們的信念。選擇和更新,先要學會判斷是現實還是相對真實的,還是自己附加的,就能讓我們更好地固化更新後的普世原則,再更新行爲方式。

而認知行爲療法會採用和限制性信念辯駁、意象等各種方式,幫助你看到限制性信念的問題,從而讓你嘗試用新信念代替舊信念,或者調整舊信念的適用範圍,讓它變得重新好用。

例如,“我應該勤奮”這個信念,就有可能是盲目勤奮,如果更新後,可以是“我應該勤奮地探索,然後及時反饋和調整”,這種信念,就會避免盲目勤奮。

3、更新生存方式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三個更新生存方式的步驟:發現然後應用評估;不斷更新;設定底線和衡量方式,不斷提高底線,就能不斷更新行爲方式。

在隨後的顛覆性思維“改造現實世界、實踐快樂自律”中,作者提到,要讓真正改變,就需要自己真正的快樂,並且從內在信念到外在行爲上都要踐行,而他所用的方法有感恩、原諒和付出。

而而認知行爲療法常用的更新生存方式的方法就是行爲實驗,就做一個跟以往不一樣的行爲,然後看到結果,進行評估,如果是有用的,就不斷強化,如果是有問題的,再不斷調整,從這個意義上,和更新行爲方式殊途同歸。

而對於深層次的生存方式更新,也會採用“和童年的自己對話”、“意象”等方式,幫助自己從內在原諒、感恩,並最終相信自己是“足夠好”的,也是達到類似的目的。

例如,到了這個層次,就會帶着你實踐有意識地勤奮,並且從內在幫助你探索勤奮信念的根源,最終讓你“”有意識地勤奮“”的生存方式轉變成“快樂地遊戲”,並逐漸變成習慣固化。

4、創造未來藍圖

在形成新信念和生存方式,並不斷強化後,我們還可以用“創造未來願景”、“修煉強大內心”、“踏上未來征途”的方法幫助自己強化。

我們要真正地識別目標和手段,看見自己的夢想,並把它加入自己的靈魂藍圖中,並不斷修煉自己強大的內心,自給自足,認同自我,活在當下,最後,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狀態和使命,不斷前行。

最後,我們會接納和認同之前那個盲目的勤奮的自己,並且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能夠自給自足,快樂工作、學習和生活,不斷調整,在此基礎上,就會發現,當自己發現了生命的意義,看見自己的生命狀態,並且找到使命時,就能不畏艱險、滿懷信任地邁出第一步,一步又一步,朝着自己的生命使命前行。

這就彷彿一條不斷向前奔湧的歡快的河水,它一路給予愛,向前奔湧,最終匯入大海,最終實現了心理上所說的“完整”或者是“自性圓滿”——自由,慈愛而堅定,這樣的人生而不凡。

而你也不再被“勤奮”這個普世規則所束縛,你可以“快樂地遊戲”,就像《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所說的:無限遊戲的參與者在所有故事中都不是嚴肅的演員,而是愉悅的詩人。這一故事永遠在繼續,沒有盡頭。生而不凡,就是無限的遊戲。

所以,40歲就無法工作,這本來就是一個限制性信念,我們可以首先打破這個限制性信念,相信40歲後是可以繼續開創事業的,比如摩西奶奶75歲後才學畫畫,然後不斷調整信念和生存方式,最終達到創造未來藍圖的卓越狀態,在那刻,你也能感受到內在的河流在快樂的奔湧。

正如書封面的這句話:無論你是12歲,還是80歲,打破常規,踏出舒適圈,這件事從來都不晚!送給你自勉!

最後一個問題供你思考:在你的有人執念,你想要在這顆星球上留下什麼樣的積極印記?爲此,你現在要如何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