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理解课标系列①:以往课堂中的练习、活动与新课标所提任务三者有什么不同?

[红顺视点]:帮你理解课标系列①:以往课堂中的练习、活动与新课标所提任务三者有什么不同?

有人说新课标一些新概念、新提法是换汤不换药,比如课标中学习任务与以往活动、练习不还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换了个时髦词而已!事实上课标设计本真真的并不是这样!

              (一)

1、练习是双基时代产物,它是依据一定目的、计划、方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单一的知识、技能去训练,即所谓双基训练。

它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

1)单一知识、技能训练;

2)只关注结果,多釆取死记硬背,淡化了知识获取过程;

3)忽视或缺少知识运用情景;

4)呈现的是碎片化知识;

5)学生获得的多是易遗忘的惰性知识;

6)所获得知识、技能不利于新情景迁移。

关键词:单一知识技能,低级到高级分解训练、知识碎片化、缺情景、重结果。

2、活动是三维目标时代的新提法,多指是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是针对以往接受学习弊端而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侧重点是追求事实/概念陈述性、程序/策略性、态度/价值元认知性三维多元知识。

它的基本特点可提炼为:

1)注重知识、概念、原理获得的过程、方法;

2)注重双基到三维知识,即知识全面性;

3)注重知识获得社会性及创造性、个性化理解、答案;

4)创设的是一个个单一情景,缺少围绕大概念理解而创意大情景、大整合;

5)合作、探究的程序是程序、套路式,即泛化的浅层次的;

6)重点关注了体现兴趣、热闹的高行为活动,无意忽视了活动的高认知性。

关键词:三维全面知识观、自主合作探究、高活动行为、低认识行为、单一情景、重过程、近迁移。

3、新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突出的是围绕大概念理解而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学科实践活动,简单说就是通过做事来学习。

它的特点也可总结为:

1)创设的是真实情景链,即贯彻单元始终大情景;

2)围绕单元大概念设计主干、分支问题,依据问题设计活动任务,即做事,学生知道做什么、做成什么、用什么做,有什么用;

3)关注的是借助大概念来落实学科素养,即从知识到素养、到育人;

4)借助学习支架开展用以致学的综合性的高阶思维的学习;

5)注重提前呈现目标、评价维度、层级的同步嵌入式过程性评价;

6)注重任务后整体性产品、成果达成;

7)注重新情景下、非良构问题解决的远迁移。

关键词:大情景、做事、单元/大概念、学科素养、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成果/作品、嵌入式评价、远迁移。

              (二)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认知:

1、练习侧重单一双基知识的巩固,活动侧重三维知识的获得,任务侧重于学科素养的习得。

2、练习不注重情景创设,活动重于一个个单一情景,而任务重在整合的真实生活大情景。

3、练习侧重于将内容分解为知识、技能,反复训练,活动重于内容设计成问题,关注理解、建构;任务重心在于大概念统领的整合应用学习。

4、练习侧重于个人学习,活动侧重于团队合作学习,任务更强调深度合作、体现学科特性学科实践活动学习。

5、练习重结论、重死记硬背;活动重过程,重理解、建构;任务重做事,重成果、重创造性应用。

6、练习重输入、知识传承,活动重内化、重建构,任务重输出,重应用。

7、练习习得知识多为惰性知识,活动习得知识利于解决良构问题的近迁移,任务中习得的更利于解决非良构问题远迁移。

8、练习重结果性评价,活动重过程性评价;任务突出教学评一致性。

                (三)

从练习、活动到任务,背后体现是课堂教学的‘转型”‘转向与"改变":从教书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实现了由‘知识’到‘生命的转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