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斯特雷姆》:如果作家真的一落千丈做了清潔工呢?

因爲主演是朱麗葉·比諾什,纔會去欣賞法國電影《烏斯特雷姆》,原因嘛,導演埃瑪努埃萊·卡雷爾爲什麼要給電影安排一個我們讀起來特別費勁的片名?

電影好看,就去按圖索驥——原來,這是根據弗洛倫斯·奧貝納斯的小說《烏斯特雷姆的碼頭》改編而成的電影。那麼,將片名意譯成“兩個世界之間”或者“失業風暴”,都辜負的原著作者特意將地名標註在封面的一片苦心,因爲弗洛倫斯·奧貝納斯的願望是,非常客觀地再現發生在烏斯特雷姆碼頭的故事。而當埃瑪努埃萊·卡雷爾決定將《烏斯特雷姆的碼頭》影視化,他不想放棄弗洛倫斯·奧貝納斯這樣的良心作家隱藏在文字裏的社會責任,寫作者因此來到了臺前,她就是由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作家瑪麗昂。

因此,我爲我看完第一遍電影后在筆記本上留下的那句話,感到不好意思。那句話說:索性讓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角色真的喪失了經濟來源,不得不充當清潔女工來維持生計呢

倒不是因爲《英國情人》、《藍》、《布拉格之戀》等著名電影的女主角,成爲清潔女工後不肯放棄優雅、高貴的扮相,從而顯得與清潔女工的形象格格不入。就像年近花甲的朱麗葉·比諾什從來不肯操心自己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許一樣,她也不爲角色的背景而刻意改變自己的舉手投足,奇怪的是,朱麗葉·比諾什還是那個朱麗葉·比諾什,一踏進《烏斯特雷姆》成爲馬里昂以後,除了拿起清潔工具打掃衛生時因角色設定動作故意顯得特別笨拙外,這個女演員儼然已是一名生活在法國社會底層的女性。索性讓馬里昂成爲失敗作家、不得不去做清潔女工來養活自己——倒是生出這樣念頭的觀影者,非常不願意接受這樣一種事實:清潔女工竭盡全力也換不來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一種社會常態,而非偶發事件。

假如不相信《烏斯特雷姆》所呈現的清潔女工的生活現狀真實不虛的觀影者,大概也不能接受電影的結局:馬里昂充當清潔女工期間所經歷的一切成爲一本書後,把與之同甘共苦過的姐妹請到了新書發佈現場。然而,最應該出現的克里斯丁卻沒有現身。失望並且倍感失落的馬里昂不甘心地將目光投向了遠處,她看見了自己與克里斯丁共同的朋友路易斯。馬里昂起身向前,被告知克里斯丁正在烏斯特雷姆等她。這可就叫馬里昂犯了難,哪怕放棄新書發佈會後循例會有的酒會,她也不能拋下特意趕來的那些清潔工姐妹吧?但馬里昂還是跟隨路易斯來到了碼頭。

問題來了:在馬里昂下沉到清潔女工這一職業的過程中,克里斯丁究竟給過馬里昂什麼樣的幫助,才能讓作家放下酒會和其他朋友?

將《烏斯特雷姆》看到這裏的影迷心知肚明,在電影中與其說是克里斯丁幫助了馬里昂,不如說是馬里昂給了克里斯丁很大的便利。

克里斯丁是個單親媽媽,且是3個孩子的母親。爲了養活3個孩子和自己,克里斯丁必須選擇小時工資最高的活兒,那就是去停靠在烏斯特雷姆碼頭的遊輪上清潔客房。對克里斯丁這樣的清潔女工而言,豪華遊輪就是地獄,每晚,豪華遊輪停靠在碼頭,清潔工們就得趕緊上船,在有限的停靠時間內,完成打掃工作,爲此,他們平均每4分鐘就得打掃完一個房間,具體事項包括換好四個鋪位的牀單、被套、枕套,還得擦乾淨馬桶、洗手檯。從天色擦黑幹到東方既白,下班後他們一個個都累到擡不起手來……而克里斯丁還有另一個難題。實在是囊中羞澀,克里斯丁只能每天步行去碼頭上班,單程需要1個小時。想象一下,步行1個小時將耗費掉克里斯丁本就不夠用的體力?所以,當好心人借給馬里昂一輛雖破舊不堪但能正常行駛的汽車後,她又心甘情願地讓克里斯丁搭車,馬里昂給了克里斯丁什麼的幫助,顯而易見。那麼,意外獲知馬里昂的真實身份後從此避而不見親密相伴了一段日子的“同事”,克里斯丁究竟在作何感想?

要付房租,要替3個孩子掙學費,克里斯丁的日子的確難過。無論單親媽媽的身份設定暗示着什麼,但克里斯丁從不沒有爲自己的過往汗顏過,所以,她絲毫也沒有覺得,趁馬里昂不在車裏偷偷翻檢她包裏的錢夾確認馬里昂的生日,會引起旁人的懷疑。她也不會因爲馬里昂在回家路上看見大海自然而然躍入其中暢遊一番的閒情逸致,而疑惑馬里昂從作家到清潔女工之中有沒有隱情。接過克里斯丁爲她準備的生日禮物之後,馬里昂說那句“到死也要戴着它”的誓言時縱然激動之情已經溢出了銀幕,克里斯丁都沒有想過要去破解暗藏在其中的馬里昂真實身份的草蛇灰線,爲什麼?克里斯丁的生活邏輯非常簡單,真實地活着,所以,她才那麼痛恨懷假裝跨越了兩人之間社會距離的馬里昂。


倒是抱持“索性讓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角色真的喪失了經濟來源,不得不充當清潔女工來維持生計”觀點的我們,明明知道作家與清潔女工之間有着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卻還幻想意外會彌合兩者之間的鴻溝。

所以,《烏斯特雷姆》的結尾是點睛之筆。

跟隨路易斯見到克里斯丁以後,馬里昂問兩人的關係還能不能回到從前?克里斯丁拿出一件橘色的馬甲示意馬里昂:穿上它,再跟我們去遊輪上做一晚清潔工,我們就還是好姐妹。

看到這裏,我故意按下暫停鍵,設想接下來馬里昂會怎麼辦?她當然會接過克里斯丁遞過來的橘色馬甲,跟着克里斯丁和路易斯上了船……這是一個多麼好的電影結局?生活儘管苦澀,總有不期而來的意外會給生活加點糖。只是,《烏斯特雷姆》的創作者更相信,令人驚喜的意外很少光顧這個世界失意的人羣,完成了一本關於清潔女工真實生活狀況書籍的馬里昂,再踏足遊輪只能是豪華客房的客人,而克里斯丁註定只能繼續做她的清潔工。那條作爲生日禮物的項鍊,雖然還掛在馬里昂的脖子上,且很有可能永遠在那兒,但馬里昂與克里斯丁的生活軌跡因爲一本書而重疊後將再無相交的可能,這就是《烏斯特雷姆》表述的那個社會的常態,雖令人痛恨也卻叫人無可奈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