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有適合不適合

昨天在聽樊登解讀的《不管教的勇氣》,因爲還是挺喜歡岸健一郎的,還有他一直研究推崇的阿德勒心理學,我也在不斷的學習中,所以看到有這本書的解讀,就選擇來聽聽。這裏就想談談一點,樊登解讀這本書的時候,有提到一點就說家長們在說謊,因爲家長們告訴孩子們說考上大學就好了,只要現在努力點,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了好工作,人生就好了。

當然,這不是真相,不過我想說家長其實不一定是在說謊,只是說的不夠全面而已,而且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就是他們真實的想法,雖然可能不是樊登所說的那個真實的真相,但確實是部分家長眼中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是處在社會的中下層,物質生活的改善對他們還很重要,所以對他們來說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一份好的工作是他們唯一想得到的好出路,所以他們就這麼告訴孩子。至於那些終生成長,內心充盈的人生目標並不在他們的腦子中,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這裏我想說的一點是教育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好與不好。所謂好的教育,但不適合家裏的情境,那就是毫無意義的。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所謂好的教育,而是要看哪些是合適自己的,哪些是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可以改善的。

這是我第一次對於書上說的育兒的觀點有了更加完整的認知,以前我總覺得書上說的是特別對的,是我們應該去努力的目標,我們就應該馬上拋棄現在不對的教育方法,努力去嘗試正確的,即便一時實現不了,但也要竭盡全力去努力。我關注着一些講教育的公衆號,時常看着,也時常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公立的學校,換成他們那樣的教育模式,覺得他們那樣的教育方式更好。的確,有他們的好的邏輯在,對比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更加倡導全人教育,保留自由天性,創新的教育方式的確是更加符合教育的目標,我也認可這樣的教育更好。不過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做事情的,都是從自己的情境出發去做出選擇的,人其實是非常理性的,都能做出對自己當下處境最有利的決定,包括對孩子的教育。

在你看來很不可思議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的方式,可能已經是那個父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所以多麼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脫離了家長的處境去談,都是毫無意義的。那些本身沒有在學習,沒有在自我成長的家長,那些所謂的好的教育方式,對他們來說就如那比爾蓋茨和微軟,只是他們的談資而已。我們看到土地上種出來的玉米長不大,可以換種子,也可以改變土質來適合玉米種子的生長。而孩子我們已經生出來,種子無法選擇,唯有改變土壤,改變土壤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重要的是要改變父母,可是改變父母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

通常我們在談教育理念,就是僅僅在談教育理念,就會談哪樣的教育理念更加適合當代的孩子,談應該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未來的人才。而且有且只有一種答案,其他的都應該改進,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想很多書上都是這麼在談,說家長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教育真不是有這樣標準答案的東西,看似不太合理的教育在那樣的父母下,那樣的生長環境下,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教育從來都不能脫離情境來談。作爲父母,我們可以去聽,去看別人談教育,重要的是看看這些方法對我當下的處境對我當下的教育有無可改善的地方,如果沒有,那就再高大上都無用處。

比如在我家,我愛人輔導孩子作業,他就總還是用傳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在孩子做題粗心,明明容易題不會時候,就會劈頭蓋臉的說一頓,我看着覺得這樣的方式真不好,可是我無法改變,因爲我愛人他並不去反思這個,或者說反思之後依然會生氣發火,他有他做不到的地方,這個需要客觀完整的認識到,纔有溝通和改善的可能。所以即便我知道這樣的方式並不好,應該有更好的方式,可是在我家落不了地。我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也做不好,依然會催促,生氣,無法做到無條件的愛。因爲改變我們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就如改變土壤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一樣。我自己家都是如此,別人千萬家庭也是一樣的,都有各種各樣的侷限,改變是困難的事情。

我們可以去學習,學習新的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先做一些改變,從而能夠帶動行爲上進行一點一滴的改變,但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教育是個複雜的事情,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努力,從自己的情境中一點一滴的去做改變,不要看了一些文章就全盤否認自己家的教育。不要輕易去評判別人家對待孩子的方式,也不要批評某種教育方式就落後,低級。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高級不高級。教育只發生在某種情境中,而不是發生在書本中,公衆號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