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如养花


办公室里有一株近2米高的绿植,品种类似绿萝,食指粗细的藤攀附在支撑柱上,植物上半身有层层叠叠翠绿宽大的叶片,比较茂盛,但是下半身就像了谢顶一般,几片半干枯的叶子耷拉着脑袋,枝条也脱离了支撑柱,病怏怏。

这株绿植刚送来时,茂盛极了,从上到下挤满了精神的叶子,好不热闹。坐在树旁办公都可以感受到它勃勃的生命力。

把它送来时,绿植公司也拉走了它垂死的前辈。可是,没过去几个月,这株植物的生命力也在逐渐逝去。

以前,我觉得这是办公室密闭环境的问题,不像它之前在的养护场里,可以接受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就像鱼儿从河里捞出来放进玻璃缸,环境的改变让它失去了很多能量来源。

但是,除了环境,有没有我本身的问题呢?

比如,我每天下班时会把没喝完的茶水倒进花盆里,觉得把茶水倒进花盆里,既没有浪费水资源又浇了花还偷了去茶水间的懒,一举三得。

直到有一天,绿植工人来做养护时,我向他请教,为什么我的绿植越来越不好。工人看一眼道,这是水浇多了,要烂根了。

我才明白,原来我每天自以为一举三得的浇水行为伤害了它,很是愧疚。因为它不能言语,所以被伤害了也无法表达,只能默默承受伤害以致死去。

从那以后,我谨记绿植工人告诫,不用太管它,一周浇一次水,浇透即可,其他时间不用浇,这种植物宁可干一些也不要浇太多水。

最近,我在育儿的事上又想到了这株植物的事。

这株植物多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他刚被送来时焕发着生命力,但因为我不知道他的习性,没有根据他的习性,而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养育他,最后让他承受痛苦。

当孩子觉得痛苦时,他不像树不能言语,他会通过拒绝、叛逆等方式表达。但我们时常把孩子的负面表达,视为孩子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视为他们求助的信号。

如何养好一株植物和如何养育一个孩子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首先,每一株植物和每一个孩子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启生命历程的,种子里已经饱含了他的生命能量。西瓜的种子就绝对不会长出一颗苹果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生气质,之所以被称为天生气质,是因为一经形成很难改变。天生气质分别是:乐天型、忧郁型、冷静型、激进型。如果孩子天生气质是忧郁型,家长再怎么影响,也不会让他成为乐天型。如果孩子是冷静型,那家长就得接纳他做事慢的特点,因为他需要想好才行动,而不像乐天型的孩子愿意冒险,行动迅速。


其次,孩子的成长和植物的成长一样,都需要充足的营养。植物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等,孩子除了需要食物、水等生物营养外,还需要家人的爱、肯定、支持等精神营养。精神营养需要在孩子幼年、童年时给足,比如0-6个月时必须给予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注,这将很大程度决定他的人格依恋类型,如果给足了,他大概率是安全依恋型。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给足不同的精神营养,具体内容可学习林文采老师《心理营养》这本书。

最后,根据孩子的天生气质去养育,就像观察植物一般去观察孩子的习性。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一株植物,那它是喜阴还是喜阳,需要多久浇一次水,需要放在温室里还是户外……种种问题,难怪说老师是园丁!对老师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需要在熟悉每株植物习性的前提下去养护,才能让这些植物茁壮成长,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意义。

养育孩子和养护植物的道理相通,养育者需时常自省,自己是否在不清楚孩子习性的状态下就去做一些自以为对的事情,当孩子出现抗拒时,不但没有反思己过还指责孩子,继续强行在孩子身上实施自己的育儿理念,终于在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孩子的生命力被成功扼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