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是一種防禦

最近在讀曾奇峯《適度的防禦》,看名字覺得這本書一定很枯燥,可內容讀起來很有意思。

我們很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爲其實是一種防禦。什麼是防禦?可以理解成,一個人受到傷害後爲了保護自己而拿起的一面盾。

日常生活中很多防禦是容易識別的,比如,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討好是一種防禦,防禦比自己力量強大的人傷害自己,爲了讓你不要傷害我,所以我討好你。

還有我們可能會不接外地陌生電話,尤其是虛擬號碼,這也是防禦,防禦被電信詐騙。

防禦可以是有意識的,比如不接外地虛擬陌生電話,拒絕被陌生人搭訕等。

也有很多無意識的防禦,很不容易被識別,比如沉迷學習。大家或許會說沉迷學習是好事,怎麼會是防禦呢?

前兩年,我特別沉迷於自我通識教育,找個很多學科的課來聽,普通速度還不滿足,必須兩倍速、三倍速的聽,但是這個學習過程並沒有讓我覺得很享受,反而越學越焦慮。

直到最近我才明白,這種沉迷學習對我來說其實是防禦,爲逃避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聲音。

因爲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需要通過大量學習來進補,這就像一個並不飢餓卻在瘋狂進食的人,試圖通過進食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我通過高強度學習來進補自己的安全感和價值感。

此外,麻木也是一種防禦。我們可能會在攻擊他人或自我攻擊時使用“麻木”這個詞,麻木很容易被貼上負面、遭人嫌棄厭惡的標籤。

但其實,麻木防禦的是受到傷害後感知到的痛苦。女人生產前會打無痛分娩針,無痛分娩針是注射少量麻醉,麻醉的效果是,雖然宮縮這個痛苦源依然存在,無法迴避,但是可以藉助麻醉降低女人對痛苦的感知力,明明有十分痛,在麻醉的幫助下,只能感知到三分。

而麻木呢,是自己在面對巨大痛苦時給自己注射的無痛針,讓自己儘量降低對痛苦的感知程度,這樣就可以把自己保護起來。

所以情感麻木的人,他們並非自己願意麻木,而是迫於當前痛苦的形勢,不得不選擇麻木這塊盾來保護自己。等外在危機解除了,他們覺得安全了,不再需要防禦時,手中麻木的盾也就自然放下了。

可見,防禦無處不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防禦。有些防禦常見,有些防禦不常見,拋開價值評判不說,防禦的本質都是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受或少受傷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