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九篇“子张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的言论。据记载这些言谈都是发生在孔子去世以后,而那些先于孔子去世的一些学生均未出现,如颜回、子路等。

上文品读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文中先是提到子夏提出人生准则。

子夏认为,当官的人,还有余力的话,就用来学礼乐和学习安邦定国知识。

而在学习之余,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去当官从政,利用自己的学识去为国家和百姓出力。

在子夏看来,当时的学者,要么学习要么从政。

后文提到子游提出服丧的观点。

子游认为“居丧”的时候,只要能够充分地把自己的哀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而在孔子看来,最起码要服丧三年。

实际来说,三年确实是时间太长了,大家受不了。

子游认为,人能够把自己的哀伤适度地表达出来就够了,儒家并不倡导过分地悲恸。

继续下章: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注译:

张:指子张,孔子的弟子。

原文解析: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有感解读:

子张是孔子众多学生中年龄较小的一位,比孔子小48岁。

他才高意广,是众人所不及的难得人才,所以他的同窗好友子游对他评价很高。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确实算是难能可贵的,他这种人已经相当难得了。但是,子张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子游为什么认为子张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此处并没有交代。

我们联系前文对子张的了解,猜测他急躁、冒进、容易得罪人,也许修养还不够,所以子游认为他“然而未仁”。

这其实不算贬低子张,因为孔子就从来没有说过谁真正达到了仁的境界,他甚至都不认为自己达到了仁。

要达到仁的境界的确是很难的,所以子游的话不能算是对子张的批评和否定。

同时,也可以看出子游是个不拘小节、为人公正的君子,他能够客观评价其同窗师兄弟,不谄媚也不诋毁。

继续下章: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注译:

并:一起,一同。

原文解析:

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有感解读:

曾子和子张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比孔子小46岁,子张比孔子小48岁。

在《论语》中,曾子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内敛的,他很少评论别人。所以曾子能够这么直接地评论子张,说明当时大家对子张的争议已经很激烈了。

这句话的理解可褒可贬,要么是说子张很难相处,要么是夸他太厉害了,别人根本追不上。这都有可能。

人们对他人的评价,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评论都是片面的,我们不用太过在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