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丨“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關於“爲了試探僧人的是否真的是虔誠修佛,扇其一耳光,結果會如何?”感想如下:

他不會問爲什麼。

如果他相信因果,也明白無常,他不會問爲什麼(因果就是核心,即因果是天道的;無常是表相,即這不是要修的,而是它本來如此,不需要去改變它,也無法改變它;內裏是佛或信仰以及它或者說修行該渡的劫,又或者說不需要逃避什麼。正法)。

他不會還手。

如果他在乎衆生,普度衆生,他不會還手(你是衆生,在他眼中是無差別的,他也不會只從衆生的角度去看自己。比如以你的反應去做出與你一樣的反應,它是不會這麼去做的。慈悲心)。

他不會覺得自己在虔誠修佛。

如果他是這樣的人,不需要這份覺識,信仰無關虔誠與否,都是在修行。

不是假借它物、他人、它事去證明它,它就存在。這是向外求索,修行之人更多向內(他不需要去證明什麼,它已然是了。如聞我是)。

他不會覺得意外。

你是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人,發生了這樣的事,已然是事實,事實就理所當然。不在於接受與否,而在於本來如此(修行是無差別的,都是在修行。並不動搖或改變其信仰。念力)。

不會對他造成心裏(信仰)的內傷(心魔),外傷則依據情況而定。

他知道,並不需要因此而改變什麼,也不會因此而改變什麼。就像你是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人,他只需要他的反應,你也只是在做你的反應(他不會以修行的“結果”去要求你,就像不持強凌弱,他會寬容你、原諒你、慈悲心……去看你。佛心)。

他不會伸過來讓你再打一次。

至於你會不會再打一次,他也阻止不了,阻止不了那就不需要阻止。如果伸過臉來,那是干預你的因果,他不會這樣去做(不執着於相,不只是表相,也在於表相所承受的種種。不執着但不是無所謂、不在乎,而是一種正念。即是整體的,不僅在於你,在於所處的環境,還有自己,是多方位的,不僅在於感受,在於行爲,也在於它們之外的修行。正見)。

所以,結果是什麼呢?

你依舊只能看到你視線之內、你頭腦之內、你理解之內的,可能是你想看到的,也可能是你什麼也沒想,還可能是即使你怎麼想也不會影響你的感觀。

人的能力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就像人並沒有自己所理解的那麼容易改變自己(修行則是修正它的一個契機,或者說佛緣。當然,即使你不信佛,你也會有別的造化,那同樣是緣,是個人的和世界的其它什麼緣,它也將讓你抵達同樣的修行。道法自然)。

修行,更多的在於將一切內化爲自己的骨肉和靈識,繼而修行,然後突破後天,改造先天(不侷限於先天,不沉溺於後天,而是修行內心。身體是軀殼、是皮囊,它自有其妙用,但它也不是獨立而存在的。保持敬畏、誠實、無邪,然後佛心去產生融合。這也算是融道,融天道,融人道,形成自己的道。佛,講的是緣。)。

修行是整體的,同時,它也是反抗的。沒有的、慾望的、善惡的、因果的等都在修行中從內到外進行整體的體悟,假借外物以實現內外的統一和聯結:不脫離、不沉溺、不只在當下,感受臨在是爲了更好地看見自己;看見差別是爲了更好地辨別自己;理解差別和理解差別後,它們都是在修行:感受力更強了,洞察力更深了,理解的廣度更寬廣了。它是整體的、自然的、從容的、主動的,在反抗中脫離了表象的、未知的、慾望的、個體的……它不是外力或只內力作用,而是自然發展、成長、磨礪,從而形成了它,一種近乎本能又超越本能的超脫。

如此一來,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不在其外,不在其中。如聞如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